了解生態系統碳循環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有利於預測未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及氣候變化。越來越多的地球系統模型模擬研究認為,未來氣候變化將會對熱帶地區生態系統碳匯功能產生負面影響,並進一步導致大氣CO2濃度上升以及全球氣候變暖💬。這一碳循環和氣候變化之間的正反饋過程被認為是陸地生態系統對未來氣候變化影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吸引了許多全球變化研究者的關註。然而,由於缺乏長期觀測數據的印證,目前關於熱帶生態系統碳循環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及其機製的認識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城市與環境學院樸世龍教授研究小組與來自歐洲和美國科學家合作,利用美國夏威夷Mauna Loa和南極South Pole觀測站自上世紀50年代末以來的CO2觀測數據和氣候觀測數據,探討了熱帶地區生態系統碳匯功能年際變化及其與氣候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與上世紀60😷、70年代相比,最近20年熱帶地區生態系統碳匯對溫度的敏感性增加了近一倍,這一現象與過去50年熱帶地區水分條件下降有關。研究結果還表明,盡管熱帶地區生態系統碳匯年際變化主要受溫度的影響,而與降水的關系並不顯著,但生態系統碳匯對溫度變化的敏感程度主要受降水的調節🧑🦼。這一成果不僅有助於了解熱帶生態系統碳循環對氣候變化的響應過程及其機製,而且為準確估算生態系統碳循環和氣候變化之間反饋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
這一研究的主要成果於2014年2月13日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城市與環境學院博士研究生王旭輝為第一作者💋,樸世龍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等相關項目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