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盤點2013十大科技進展
三中全會部署深化科技體製改革
11月9日至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把深化科技體製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進行系統部署。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深化科技體製改革🦌、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整合科技規劃和資源、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製等🏗。
三中全會關於科技體製改革的部署,既體現了與以往改革思路的繼承發展,對實踐中先行先試的經驗予以肯定🚔,又結合經濟領域改革的大方向,突出了今後一個時期改革的重點領域和環節🧖🏽,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了重要的製度設計。
“嫦娥三號”實現月面軟著陸
12月14日21時11分🫖,“嫦娥三號”在月球正面的虹灣以東地區實現軟著陸🧎♂️。這將開創人類月球探測史的多項“首次”。月面軟著陸就位探測與月球車巡視勘察二者同時進行並有機結合👨🏿🍳,將獲得比以前更有意義的探測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利用測月雷達實測月壤厚度和月殼巖石結構;首次在軟著陸地點利用數據轉發器精確測定地月間距離👰🏻,進行月球動力學研究♜;首次開展日地空間和太陽系外天體的月基甚低頻射電幹涉觀測,進行太陽射電爆發與空間粒子流、光千米波輻射……
運-20大型運輸機首飛成功
1月26日🧟♀️,我國自主發展的運-20大型運輸機首次試飛取得圓滿成功。運-20是中國研製的最大的飛機,其成功標誌著中國躋身世界大飛機國家。
該型飛機是我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研製的一種大型、多用途運輸機👩🏿🦱👷🏻♀️,可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長距離航空運輸任務。運-20大型運輸機的首飛成功,對於推進我國經濟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應對搶險救災🧑🏽⚖️、人道主義援助等緊急情況,具有重要意義。該型飛機首飛後將按計劃繼續開展相關試驗和試飛工作🧜🏿♀️。
“天河”超級計算機再奪冠
6月中旬,在德國萊比錫“2013國際超級計算大會”上,中國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躍居第41屆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榜首💤👷🏽。其峰值計算速度達每秒5.49億億次、持續計算速度達每秒3.39億億次。這是繼2010年天河一號首次奪冠之後🚶➡️,中國超級計算機再次奪冠。
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內存總容量1400萬億字節,存儲總容量12400萬億字節,最大運行功耗17.8兆瓦💂🏽♀️。據天河二號工程副總指揮李楠研究員介紹🎐,天河二號運算1小時,相當於13億人同時用計算器計算1000年🦸🏻,其存儲總容量相當於存儲每冊10萬字的圖書600億冊。較之上屆“狀元”美國“泰坦”超級計算機🕑,天河二號計算速度是它的2倍👩🏿🚒,計算密度是它的2.5倍,能效比相當。
神十進行載人航天應用性飛行
6月26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航天員健康出艙,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神舟十號開創中國載人航天應用性飛行的先河。
此次任務的主要目的有4個👩👩👦👦:
一是發射神舟十號飛船🤸🏼,為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一步考核交會對接技術和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性能🤦🏼;
二是進一步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三是進行航天員空間環境適應性和空間操作工效研究,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航天器在軌維修等試驗,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
四是進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飛行任務的功能🦩、性能和系統間協調性🍒。
首次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由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的團隊從實驗中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是物理學領域基礎研究的一項重要科學發現。該成果於北京時間3月15日在《科學》雜誌在線發表。
美國科學家霍爾曾發現霍爾效應和反常霍爾效應🚤。在一個通有電流的導體中🪂,如果施加一個垂直於電流方向的磁場⬛️,電子的運動軌跡將產生偏轉,從而在垂直於電流和磁場方向的導體兩端產生電壓🪦,這個電磁輸運現象就是著名的霍爾效應。而在磁性材料中不加外磁場也可以觀測到霍爾效應🚔,這種零磁場中的霍爾效應就是反常霍爾效應🕵🏻♀️。其美妙之處是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場🐤,這將推動新一代的低能耗晶體管和電子學器件的發展,可能加速推進信息技術進步的進程。
體細胞重編程技術重大突破
8月😑,意昂体育平台研究團隊👩🏽🎨,成功將體細胞製成多潛能性幹細胞🧛🏼♀️。此前,通過借助卵母細胞進行細胞核移植或使用導入外源基因的方法🍂,哺乳動物體細胞被證明可以進行“重編程”獲得“多潛能性”👨🏽🎨。鄧宏魁團隊的方法則更簡單和安全。
該成果將為未來細胞治療及器官移植提供理想的細胞來源,極大推動人類“克隆”組織和器官治療疾病的醫學研究🔥。這一重大發現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細胞命運決定和細胞命運轉變的機製🧑🧑🧒🧒,使人類未來有可能通過使用小分子化合物的方法💆🏿♂️,直接在體內改變細胞命運🧔🏽。
製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
10月26日,我國科學家宣布成功研發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改變了我國流感疫苗株需由外國提供的歷史🧑🏼🎄,為及時應對新型流感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目前🚴🏽♀️,該病毒疫苗種子株已通過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新藥安全評價研究中心的安全性雪貂評價實驗。檢測結果顯示,該病毒疫苗株各項基數指標均符合流感病毒疫苗株的要求。
該成果的領銜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介紹,課題組於4月3日收到H7N9病例咽拭子樣本,並成功分離獲得一株H7N9禽流感病毒🤷🏻♂️。隨後🏋🏽♀️,聯合課題組采用國際通行的流感疫苗種子株製備方法,通過反向遺傳技術⛎👩🏿💼,以PR8質粒為病毒骨架,與自行分離的病毒株進行基因重排,並成功研製出H7N9流感疫苗種子株✝️。
實現世界最高分辨率單分子拉曼成像
6月,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學拉曼成像,將具有化學識別能力的空間成像分辨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0.5納米。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於6月6日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光的頻率在散射後會發生變化🦏🚵♂️,而頻率的變化情況取決於散射物質的特性🖇,這是物理學上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的“拉曼散射”。“拉曼散射光中包含了豐富的分子振動結構的信息💌,不同分子的拉曼光譜的譜形特征各不相同,因此🆓,正如通過人的指紋可以識別人的身份一樣,拉曼光譜的譜形也就成為科技工作者識別不同分子的‘指紋’光譜🦎。”這項研究對了解微觀世界,特別是微觀催化反應機製、分子納米器件的微觀構造和包括DNA測序在內的高分辨生物分子成像,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用價值。
4G牌照發放助力信息消費升級
12月, 工信部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頒發了4G牌照。此舉預示我國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通信時代,將對包括用戶網速🧷、語音通話、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智慧城市等帶來深遠影響。據預計🧖,到2014年🫖,4G手機在國內市場的銷量會接近1億部,並拉動15%的消費需求⛎。
工信部向三大電信運營商頒發了LTE/第四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TD-LTE)經營許可。此次4G牌照的發放打破了電信和聯通對於固網牌照的壟斷,實現了三大運營商固網+移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