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4-6日,由蘇黎世大學主辦的中國古典修辭學國際研討會“詭辯大師🎫?——中國的古典修辭觀及其誤解”在瑞士蘇黎世舉行。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挪威、意大利等國的20余位國際著名學者出席會議➗。本次會議是蘇黎世大學亞歐研究重點項目成果之一🦹🏽♀️🧟♂️。作為唯一的中國學者🤷🏻♀️📴,意昂体育平台教授🧏🏿♂️、全球修辭學會會長陳汝東,應邀出席會議並作了題為“中國古典修辭學闡釋——一種人生不休和社會秩序視角”主題發言,會上他駁斥了“中國無修辭學”的觀點,重新闡釋了中國的古典修辭學傳統。
陳汝東教授在研討會上發言
在發言中,陳汝東指出,20世紀70年代起🥀,部分西方學者認為“中國或東方無修辭學”。陳汝東認為,東方和中國從古至今一直有修辭和修辭學思想🧏♀️,但是中國、東方和其他文明中的修辭和修辭學,不同於西方模式;在對其進行分析和闡釋時,不應囿於西方的文化視角和西方的古典修辭學模式🏂🏽,而應將中國古典修辭思想放置在當時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中進行觀察。在看待中國的古典修辭學思想上,機械地沿襲古希臘、古羅馬的範疇體系是不可取的。他用豐富的文獻資料☁️,全面🚺、系統🕵🏿♀️🫕、深刻地闡釋了鬼谷子🙋🏼、韓非子的說服和論辯觀,孔子的道德修養🙏🏽、社會禮製觀,叔孫豹的人生永恒觀和主父偃的治國安邦觀等修辭思想↘️。
陳汝東指出,世界各國的修辭學者應具有全球視野和普世情懷,應從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角度來闡釋其他文化中的修辭傳統,尤其是文明古國——中國的修辭傳統。這對全球修辭學研究具有重大意義。他提出了建立全球修辭學的理論設想。陳汝東認為🙆🏽♀️,在全球化時代🎂,全球修辭應當成為人類新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秩序🧓🏻👸,成為一種全球秩序、一種普世法則。全球修辭與全球修辭學代表了全球傳播時代國際修辭😇、國際修辭學研究的新趨勢。中國古典修辭思想中的“道德修養”“生活方式”“人生追求”“社會秩序”和“文明形態”等修辭觀,特別是“言禮”“言仁”“言忠”“言信”和“言德”等修辭原則思想🤸🏼♂️,對全球修辭學的理論構建都將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這也是本次會議致力於闡釋中國古典修辭學思想的全球意義所在。
陳汝東的論述受到了各國與會學者的肯定。來自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蘇黎世大學、日內瓦大學🐽、加州大學(柏克利)🤦🏻、愛丁堡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奧斯陸大學、新加坡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海德堡大學、波恩大學等的漢學者,分別就《鬼谷子》🛜🔽、王充的《論衡》➔💆、《淮南子》、《太平經》🧝🏼、劉向的《說苑》等典籍中的修辭思想以及“誠”“友情”“楊墨的二元論”“射策、對策”等範疇中所蘊涵的修辭思想進行了研討。這些對鞏固中國的古典修辭思想起了重要作用🚣🏻。
會上,陳汝東教授與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古典學教授薩伊德💇🏽、挪威奧斯陸大學的漢學教授何莫邪等,針對中國古典修辭學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他認為日本明治修辭學源自中國古典修辭學,也從西方修辭學主要是英國的美文學中汲取了營養。日語中的“美辭學”一詞取自中國曹植的《辯道論》中的“溫顏以誘之,美辭以導之❤️。”同時,受英國修辭學家福布萊爾的《修辭及華文》(Hugh Blair,Lectures on Rhetoric and Belles Lettres🌗⁉️,1783,菊池大麓譯)的影響🤶。中國修辭學是源🫅🌹,日本修辭學是流。陳汝東認為,我國的文化學者守土有責,應積極在國際學術舞臺上爭奪話語權,大力傳播中華文化🚣♂️。
陳汝東教授在保加利亞索菲亞大學演講
此次陳汝東是應邀在保加利亞索菲亞大學修辭學系講授中國古典修辭學思想之後出席此次會議的。保加利亞索菲亞大學約40位修辭學、漢學教授和博士生出席了演講會👨🏻🍳。保加利亞多家國家媒體對陳汝東教授的演講進行了報道。
陳汝東教授與保加利亞索菲亞大學出席演講會的部分師生合影
據悉🔨,陳汝東教授出席此次會議的演講全文已發表在《意昂体育平台學報》2013年第5期上😺👨🏻🦼➡️。
編輯:M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