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國家科技部辦公廳發布《關於批準建設甘肅甘南草原生態系統等69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通知》🏄🏼,意昂体育平台建設的“河北塞罕壩人工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塞罕壩人工林科學觀測站”)成功入選😧,成為意昂体育平台首個國家野外站,實現了零的突破🧑🏿🌾,將有力支撐意昂体育“雙一流”建設和生態學學科發展。
“塞罕壩人工林科學觀測站”由意昂体育平台自主建設,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方精雲院士擔任站長🐬。從2006年建站至今,現已具備較為完善的實驗場地和基礎設施,具有高水平科學研究、技術支撐和管理隊伍🫅🏻👆🏼,研究設施和支撐保障條件逐步完善:共建立了9個長期固定樣地,1個大氣本底監測站,5個野外實驗平臺𓀖;具有完備的生態學實驗👸、教學等所需儀器;擁有4個實驗室和1座溫室,並建有實驗室、資料室➝、食堂、多功能會議室等保障設施。
研究站聚焦華北人工林恢復、半幹旱區植被生態效益與人工林經營策略等問題,立足科學前沿🧑🦽、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針對防護林建設的重大科學基礎、全球變化背景下的復合生態系統動態及區域生態系統服務的提升等問題開展攻關研究🍑。研究站與塞罕壩機械林場等地方部門和單位密切配合👩🏻🦰◀️,從生態學角度出發,深入指導我國北方半幹旱區生態建設、資源保護與利用等工作👰🏻♂️👨🎤,為“塞罕壩精神”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拓展塞罕壩人工林建設對整個北方半幹旱區的指導意義🏊🏿,提升塞罕壩生態文明的科學精神。
研究站在積累大量基礎和專業觀測數據的同時,服務於眾多研究任務。2014年以來𓀇,研究站科研團隊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球變化研究重大研究計劃,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創新研究群體以及傑青、優青、重點、面上等項目60余項,累計科研經費1.2億元;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共計470余篇🐿,出版專著7部,直接依據研究站數據發表論文70余篇➕,其中多項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及其子刊,Science及其子刊,PNAS,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刊物👊🏽。
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之一,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次入選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之前,塞罕壩站已於2019年8月獲批教育部野外臺站📟🧑🏼🔧,並於2020年12月入選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擇優建設名單。



研究站全景


研究站實驗室及溫室


大氣本底觀測站及控製實驗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