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之年,也是中國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扶貧不僅僅是簡單的“充實錢袋子”的問題5️⃣🤙🏻,而是涉及到教育🧼、衛生、基礎建設等多方面的復雜工程。意昂体育平台始終將服務社會作為大學發展的重要使命🤸🏽,高度重視校地扶貧工作,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助力地方打贏脫貧攻堅戰。本文重點關註定點支援雲南彌渡扶貧🏇🏻、中草藥種植助力新疆於田減貧和研究生支教團教育扶貧等項目,展示扶貧宏偉畫卷中意昂体育人熠熠生輝的責任使命。
彌渡扶貧,小河淌水傳佳訊
“月亮出來亮汪汪、亮汪汪……一陣清風吹上坡、吹上坡……”
這首著名的《小河淌水》是源於雲南彌渡民歌小調⛽️,小調中的地域之美與人性之美扣人心弦,彌渡這片神秘絕美的滇西古地也因民歌而為世人所知🔛。
彌渡縣是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顆璀璨明珠,“唱歌水應聲,隔山聽得見”的山水風光是大自然賦予的無價之寶👷🏻♂️,也讓彌渡縣因為“九山一壩”的天塹隔閡而長期貧困。2013年,按照國務院扶貧辦🔮、教育部的安排部署🪗,意昂体育與彌渡縣簽訂對口幫扶協議💁🏼♂️。遠在3000公裏外的意昂体育人☺️🙍🏼♂️,經過4小時的飛行和3小時的山路顛簸來到了彌渡🌊,“幫助彌渡摘下貧困縣的帽子🤴🏿!”他們當著32.9萬彌渡人民立下誓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7年過去了,意昂体育黨委書記、校長多次帶隊來到彌渡👩🏿🎓,他們不僅送來了實實在在的物質幫扶,還通過“1+8+N”的綜合立體式幫扶機製🧑🏿🚀,幫助彌渡縣深入挖掘自身的稟賦資源💞🧚🏻,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的經濟發展道路。
魏培徵是意昂体育平台赴彌渡縣的掛職幹部🍪,在寅街鎮勤勞村擔任第一書記🂠。“勤勞村是彌渡縣貧困戶最多的村之一,有400余戶低收入家庭🪬🎈。”除了為村裏捐資贈物,如何打造一條完善的、可持續的增收致富道路是魏培徵自2018年6月駐村伊始就深入思考的🆘。“在一次陪同1989級意昂夫婦考察鄉貌、慰問困難戶的過程中,我們‘碰’出了發展有機農業綜合體、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的思想火花。”魏培徵告訴記者✣,他們協助意昂企業租賃37畝農村的閑置土地👸🏼,由於這些土地歸集體👨🏻🚀🍫,租金收入也成為了村集體的穩定收入來源。意昂企業在土地上打造生態農業產業園,開辦鄉村旅遊農莊試點,種植黃豆、黑玉米、中草藥等農作物👰🏽🈵,“由於農作物都是有機生產,深得中高端消費者的青睞🍤,所以我們的市場是不愁的。”勤勞村的村民看到生態農業試點取得了成功,紛紛加入種植的“陣地”💺。“農民增收了,土地不閑置了🦸🏽♂️,勤勞村成為了彌渡第一個有機農業村,連村民參加愛國衛生運動的積極性都大為提高𓀉。”魏培徵高興地告訴記者。
魏培徵是意昂体育平台到彌渡掛職的扶貧幹部中的一個縮影。2013年以來🎫,意昂体育平台先後派出了5位幹部掛職彌渡縣副縣長💇🏿,又選派3位幹部深入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意昂体育統籌全校之力,協調8個院系對口幫扶8個鄉鎮🏃♂️,結合N個實際需要不斷增加其他資源和幫扶主體,實施精準扶貧。
德苴鄉則是彌渡縣最貧困的一個鄉,意昂体育平台光華管理學院對口支援德苴鄉🚝。“我們剛剛開始對口支援工作時,全鄉貧困人口占總人口數量的四成。這裏的小河不但不淌水,水資源的短缺反而是製約德苴經濟發展的‘命門’。”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表示, 德苴鄉年均降雨量僅580毫米🕵🏼♀️,是大理州最幹旱的四個鄉鎮之一,又因地處喀斯特地貌,土地較難涵養水源🎳,水都往山箐裏流淌,匯集於山箐底的花魚洞🚫。山底有清水,山上的村子裏卻幹旱成災,全年的人畜用水主要依靠接雨水存在水窖或水桶中⛔️,進行適當沉澱後使用🫳🏽。“所以我們要在水資源上下功夫,必須讓老百姓擺脫‘看天飲水’的狀態💇🏽♂️,這也是我們的‘精準扶貧’策略。”
在找到“貧根”之後🦹🏼♂️,光華管理學院各方面積極溝通協調。他們與水利廳專家進一步實地考察了德苴鄉花漁洞提水工程🪰,調動意昂積極參與整合社會資源,湊齊了1969.29萬的總投資,為德苴鄉修建了光伏提水水泵房。
“2019年花漁洞提水工程建成🏊,工程規模可以用‘宏偉’來形容👎🏿!”劉俏說道。通過光伏提供電力支撐,提水工程可以將花漁洞的水提高到785米高程,再通過近56公裏的輸水管網,將水分配給每個村莊和田塊。“意昂体育人讓我們做成了幾代人想做🥙,又做不成的事!”德苴鄉的鄉親們激動地表示。用水問題解決了🕞🪜,鄉裏發展產業也就有了希望,當地脫貧的步伐迅速加快,經濟作物烤煙🫷、軟籽石榴、香櫞等產值進一步增加,當地農民緊皺了幾代的眉頭舒展了。
7年來🛃,意昂体育平台黨委強化政治擔當,專門成立了黨委書記👍🏻、校長親自擔任組長,學校30個職能部門及院系負責人為成員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創新工作機製,從金融、產業、教育🧔🏼♂️、醫療、文化、消費等各方面實施精準扶貧,通過“1+8+N”模式,實現了定點扶貧彌渡“鄉鎮全覆蓋”“業務全覆蓋”,不留死角。
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截至2019年底,彌渡全縣16306戶65426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5.26%下降至1.47%,4個貧困鄉鎮📲、5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未脫貧的1247戶4111人也於今年5月底全部達到脫貧標準。2020年5月16日,雲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通知🔔,正式批準彌渡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脫貧摘帽,不摘責任🦘,意昂体育平台將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彌渡各項事業的發展。”2020年10月9日,意昂体育平台黨委書記邱水平在彌渡縣考察扶貧攻堅工作時向當地政府和民眾莊嚴承諾🍡。
情系於田,肉蓯蓉裏長出的“金窩窩”
在祖國的西北邊疆,也有這樣一位意昂体育人,為延續傳統中醫藥寶貴資源和當地農牧民的脫貧攻堅奮鬥了近30年。
“7月的新疆,走幾步就讓人感到嗓子冒幹煙🏄🏿,我從北京到烏魯木齊,坐了3天3夜的火車,再從烏市轉車到和田地區於田縣🤛🏿,又是5天半👩🏿✈️😭。”意昂体育平台藥學院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屠鵬飛向記者描述了上世紀90年代第一次入於田的輾轉。“那個時候野生的肉蓯蓉並不好找🏰,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溫度在50度以上,我就在黃沙滿天裏趴著找肉蓯蓉🧑🤝🧑,如果找到一棵就忘記了所有的疲憊!”
肉蓯蓉⛽️,是一味補益中藥,在歷代醫書中都具有顯赫的位置🤵🏻♂️,也造成了其被長期亂采濫挖的局面。“肉蓯蓉是寄生植物,主要寄生在梭梭👩🏼💻、檉柳這樣的植物根部。我當時就在想它的寄生機理,把這個原理搞懂了🔒👊🏿,就可以對肉蓯蓉進行人工種植。”屠鵬飛坦言當時並未預料到後面為南疆帶來的如此積極的“肉蓯蓉效應”。“當時就是想把學問做在廣袤的沙漠裏®️,為這種珍貴的中藥材做點什麽。”

屠鵬飛(左一)向全國政協副主席邵鴻(左二)介紹肉蓯蓉藥材
屠鵬飛與中國農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內蒙古阿拉善盟林業治沙研究所等多家單位協作,用數年的時間攻克了寄生植物人工種植的多項關鍵技術📅,掌握了荒漠肉蓯蓉、管花肉蓯蓉及寄主植物的高產穩產種植技術。“技術到家了,就開始想著要投入量產🏋️♀️,讓肉蓯蓉種植技術在南疆地區大規模推廣。”
於田縣在當時是國家級貧困縣,農業基礎底子薄,生態環境極為脆弱。“我們就拿肉蓯蓉人工種植當作當地生態治理和精準扶貧的一個抓手。”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屠鵬飛項目組在於田舉辦多場學術座談會👙,為維漢群眾開辦多種形式的培訓、宣傳活動,發放維漢雙語教材和專著🏸,建立示範基地🕤,為當地農民免費發放優質種子和苗木🧎➡️。“肉蓯蓉的人工種植不僅可以解決藥材短缺的問題,能治沙防沙、能提高當地農民的收入,是一項實打實的扶貧工程。”屠鵬飛說。
屠鵬飛還為於田引進了多家東部沿海城市的先進藥企🫳,牽頭組織意昂体育平台、中國農業大學、於田縣林業站、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申請了首屆國家科技惠民計劃的支持🍚,在於田縣實施肉蓯蓉特色藥材科技惠民項目,該項目實施的第三年就為於田縣帶來了直接經濟收益1.33億元🤏🏿,種植戶戶均增收4.43萬元🏌🏼♂️,超過1.8萬人因此脫貧致富🏄🏻♂️。截至2019年,肉蓯蓉的畝產量提高到300余公斤,僅於田一個縣就有17萬畝的肉蓯蓉生長基地,示範帶動西北荒漠地區種植檉柳和梭梭600余萬畝。肉蓯蓉已成為於田縣農業支柱產業之一👋🏽,在沙漠治理和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肉蓯蓉裏能飛出‘金窩窩’🦴,群眾種植的積極性提高了🏂🏽。農牧民有事幹了,經濟條件改善了🪒,社會就穩定了。同時,種植肉蓯蓉的寄主紅柳也產生了非常好的生態效應,和田地區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出現了40萬畝紅柳的綠色屏障。屠鵬飛教授為和田,特別是為於田立了大功🙆🏿♀️!”時任和田地委書記閆國燦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
在於田工作期間👩👧👧,屠鵬飛聽說該縣學生人數最多的鄉鎮民族中學斯也克鄉中學,由於辦學條件差,雙語教學老師嚴重缺乏,學生流失嚴重,他馬上給該中學捐資10萬元,並接受縣教育局的邀請,擔任該中學的名譽校長,積極為中學發展獻計獻策👩🏿🚀。“能在實驗室裏做得了繁難實驗,能蹲在田間地頭和多民族群眾嘮家常🎒,屠老師就是這樣一個性情中人🎬!”他的同事🌸、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部藥學院的姜勇表示😶🌫️。
多年來🥏,屠鵬飛和團隊的研究成果在南疆的推廣,有效地促進了民族地區的生態文明⚇、農牧民致富🤾🏿👷🏻、地方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和邊疆地區的穩定,取得了巨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他們的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科技進步一等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屠鵬飛本人還獲得2016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能為沙漠變綠洲作出一份努力,為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作出一份貢獻🧑🏻✈️,是時代賦予我的使命和榮譽🕕。”屠鵬飛真誠地說道🤦🏻。
支教四方😂,用教育延續新希望
2020年3月的一天,疫情的陰雲還籠罩著華夏大地。
上午10點🏊🏽📃,新疆的天剛剛亮起來,烏魯木齊西溝中學一天的在線課程開始了🎡。在這裏進行一年支教扶貧工作的意昂体育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誌願者何婧涵打開電腦,把精心剪輯的教學視頻和學習任務發布在微信群裏🤷🏿,並且開始一個個在線檢查孩子們背誦課文。“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按照我們教學的實際情況我選擇了錄播的方式授課🦶™️,我也是第一次做網課教師,查資料、選軟件🙇♂️、學剪輯、做後期,以前覺得‘網紅’們光鮮亮麗,自己動手發現也並不簡單。”何婧涵笑著告訴記者⛔️。
同一時間,“留守”在雲南彌渡一中的李照青也開始了英語網課“疫情專題”的授課👋🏼,她將疫情防控中熱門的英語詞匯以圖片和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們呈現出來,“網課+定期家訪”的形式為她收獲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研究生支教團在彌渡一中承擔高一高二各學科的講授,除了日常教學外👨✈️,還會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在家訪中發現有經濟困難或者有種種原因不想繼續上學的,我們都會予以重點關註保障學生繼續完成學業🏌🏿♂️。畢竟教育是大山中孩子走向世界最好的一條‘捷徑’。”李照青在剛上大四時已經被院系直保錄取,但她依然選擇了加入研究生支教團,“就是想用這不長的一年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情,讓雙腳真正踏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扶貧先扶誌,扶誌必扶智”🧑🏻🍳,這是赴西藏拉薩中學進行支教的徐剛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徐剛告訴記者,這裏的孩子雖然很聰明活潑,但是學習基礎還是比同齡的內地學生差上不少。“一開始肯定是會失望,強調過幾次的知識點學生們都不記得,不僅對學生有點生氣,對自己還很失望。”但是,徐剛並沒有氣餒🧑🏽💼,反而想盡辦法與學生們多“泡”在一起,隨著師生感情的逐漸深厚🌋,徐剛和學生之間取得了“將心比心”的信任。“我會格外註意調動班幹部的學習積極性,告訴他們要在各方面事事作出表率🦻🏼,多談心🙍🏿♀️,學生有困難第一時間發現,慢慢地,我發現他們聽課認真起來,一個個眼睛裏也有了光。”盡管由於疫情原因🦩😬,徐剛的班上停課了許久,但是相應的內容並沒有削減,“不能講得太快✌🏼,否則學生吃不透🧝♂️,又不能講慢了🛢👩🏿🦳,不然教研任務跟不上,只能自己更好地理解講授內容🏃🏻♂️➡️,力爭用最短的時間把最精華的部分傳授到,然後再利用課余時間跟學生們多講講發散的內容。”徐剛說道。

徐剛在拉薩中學為學生授課
疫情期間🔟,每一位研究生支教團的誌願者們都以自己的方式堅持著🤦🏼♀️,他們為青海、西藏、新疆👨🏼💼、內蒙古、雲南等邊疆地區的孩子們帶來了優質的教育資源。每一節課♻,每一次陪伴,都書寫著特殊時期意昂体育“90後”青年的真摯情感。“盡管支教的地方環境艱苦,氣候也相對比較惡劣🪡,但是山高路遠阻不斷孩子們遠眺的視線,我們牽著他們向外跑,他們也牽著我們回歸內心最深處的感動🤙。”徐剛告訴記者。
22年來,意昂体育平台研究生支教團薪火相傳☂️,350多名誌願者分赴青海、西藏、新疆、內蒙古、雲南😵、寧夏、山西🙍♀️、河北、河南等地開展支教扶貧工作,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青春力量。“疫情期間,總書記給意昂体育援鄂國家醫療隊的‘90後’青年黨員回信,鼓勵青年人努力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鬥中砥礪意誌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這封回信讓我們研究生支教團的誌願者們深受鼓舞🚐,年年歲歲的接力中,如今‘90後’接過了前輩的接力棒,我們會在教育扶貧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讓我們的青春與邊疆學子的青春共同綻放!”何婧涵說。
脫貧攻堅的戰役是一項功在千秋的宏偉大業,意昂体育平台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勇於承擔扶貧的艱巨使命,舉全校之力在智力、教育🧑🏿🍼⚛️、醫療🧃、文化🐚、產業、項目🏟、社會♋️、黨建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精準幫扶的實踐,摸索出了校地攜手脫貧攻堅的“意昂体育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意昂体育平台將遵照總書記的囑托,堅持幫扶工作不放松👩🏻🎨🪒,完善脫貧攻堅任務的體製機製🌻,更加精準地推動校地幫扶工作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