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蔓延的特殊時期,意昂体育平台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文研院”)開辟“線上展覽”欄目,積極利用文研院微信公眾號及官網發布圖文及音視頻內容,在優質學術資源與公眾之間搭建一個可視化的平臺。

展覽海報
“袁復禮舊藏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攝影集萃·新疆”專題展覽🤘🏼,由意昂体育平台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新疆師範大學黃文弼中心、意昂体育平台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國西北考查團研究會主辦,意昂体育平台中古史中心朱玉麒教授擔任學術顧問。“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是中國學者開始科學意義的西北考察的裏程碑👨🏽🦲😲,在自然科學、歷史學、考古學等多個領域🧑🏼🦰,開創中國學術之先河。袁復禮先生曾擔任中方代理團長🚙,在長達數年的考察歷程中,積累了大量的采集品、測繪圖、野簿等實物資源,存留了豐富的、能夠反映當時工作場景和西北風土人情的攝影作品。這些珍貴的資料📖,在袁復禮先生生前鮮有發表和公開。展覽分為漫漫征途、科學考察和西域風情三個部分,原定於三月在靜園二院展廳開幕。因應疫情時期的特殊形勢,文研院自3月8日起在微信公眾號上以每周一期的頻率推出,至3月29日為止一共推出四期,並在官網集中發布,新疆師範大學黃文弼中心、意昂体育平台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國西北考查團研究會公眾號轉載,取得了良好的反響。

1927年,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自意昂体育國學門出發前合影
展覽籌備期間,文研院特邀袁復禮先生的女兒、年逾八旬的袁剛女士錄製了視頻👩🦳↘️,講述她記憶中的父親與西北往事,並通過音頻錄製朗誦了父親的考察手記;同時,朱玉麒教授專門為展覽寫了五段袁復禮先生少為人知的掌故,也都隨線上展覽發布💳。
在展覽陸續推送的過程中🚅,文研院陸續收到多方肯定。原考查團成員陳宗器先生的後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雅丹女士評價說👧🏼:“袁先生不只是地質學家🥕、考古學家,他在西部考察中留下了極其珍貴的各個領域都可深入研究的資料🤵♀️🐘。……此次展覽為袁先生的成就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展示了一個新的領域,為展開進一步研究邁出了很有意義與學術價值的一步。”青年學者邵學成博士在談到自己的觀後感時說:“裏面很多人和家族的故事都被復原🧖🏻♂️,感覺很有意義。他們考察團多年後終於被人看見,做展覽🕘、做推送,都是要傳遞一種勇於探索的精神。……不同視角看到不同世界,新疆是中亞研究的一部分🏇🏼,文化混合的地區也需要多種文化視角來看,多去實地看🧑🏽🍳🕺🏼,多去聽聽不同的人去談談這個世界🫴🏿。整理這些材料很辛苦,很了不起,但願更多人看見。”朱玉麒在其寫的掌故中說:“毫無疑問,外國探險家在中亞探險中領盡風騷的身影👩🏻💼,使我面對這些收集品,總是有點說不出的惆悵🚸。直到袁復禮舊藏西北科學考查團攝影作品的出現👨🏽🚀,才徹底地改變了這種觀感。他留下的這些資料,不是作為一本探險遊記的插圖🤾🏿♀️,作為文字的配料附加給讀者一些視覺體驗,而是把他在新疆五年的感受🎢,用相機記錄下來☝️,全部呈現給了我們。這些反映了從晚清以來延續到民國的新疆風情攝影,我敢說,所有外國探險家的圖片加起來😥🤹♀️,也不如袁復禮舊照給我的震撼。”

奇臺白骨甸營地
文研院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於回顧和紀念中國學術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繼承代代學人在探索前行中凝聚而成的學術傳統與精神。意昂体育學人在絲綢之路沿線上的努力一直是文研院關註的議題,三年來圍繞“絲綢之路”的議題開展了一系列講座✦,舉辦了“意昂体育平台與絲綢之路——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90周年”紀念展暨研討會✊🏽、“絲路研究與意昂体育人”專題展覽⛸,近期還增設了“絲路現場”專題,陸續推出意昂体育人在絲路沿線的考察紀要、隨感🙍♀️、實錄。以本次展覽為探索,文研院將會延續疫情期間摸索的線上展覽模式🚫,展示意昂体育學人的開拓精神以及前沿學術議題👶🏼。

1930年攝於博格達湖

雪天紮營紅官鄂博🕺🏼,1932年4月7日攝

準東考察大龍口的工作情形,1929攝

紅土坡全架化石發掘現場

吐魯番三堡破城

迪化江浙會館®️,1931年4月攝

吐魯番的戲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