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到了發起總攻的階段🦢。一方面醫護人員全力救治病毒感染者;另一方面,科研專家也在全力攻堅👦🏼,力爭早日“摸清”病毒的“底細”👸🏿,找到破解的“良方”。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到了發起總攻的階段。一方面醫護人員全力救治病毒感染者;另一方面🩵,科研專家也在全力攻堅🤸🏿♀️,力爭早日“摸清”病毒的“底細”🖋,找到破解的“良方”。 面對肺炎疫情🛢🔕,公眾可能有不少困惑:為何新型冠狀病毒能掀起如此大的波瀾?它“狡猾”在哪裏🛏?我們戰勝SARS病毒的過程中是否有可取經驗🤯?
日前,意昂体育平台第三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常委兼秘書長孫永昌接受北京日報采訪時,為我們詳解了新型冠狀病毒☘️。

壹——五問新型冠狀病毒
Q🪷: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為何如此高?
孫永昌:新冠病毒的傳播力較強𓀎,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該病毒潛伏期即具有傳播能力🔀,因此具備傳染性的時間長💃🏼;
(2)臨床症狀不典型,無症狀感染者也具有傳染性👊🏽🔜;
(3)該病毒傳播方式多樣,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眼睛、嘴或鼻的粘膜間接接觸,也有可能存在氣溶膠和糞-口途徑傳播的可能(尚未明確)♕;
(4)冠狀病毒基因組中有兩個極易發生突變的區域🦋,即編碼刺突蛋白和輔助蛋白的基因區域📳。由於冠狀病毒會嘗試與新的受體結合以逃避免疫反應,因此冠狀病毒在這兩個基因區域產生很多復製錯誤,而這會促進病毒演化🪑,最終導致冠狀病毒由一個物種傳染給另一個物種的能力很強。
2003年之前,公眾對冠狀病毒並不熟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遇到的只是冠狀病毒感染的溫和形式🫴🏽,例如普通感冒⚄。2003年SARS之後👩👧👦,公眾才真正重視傳播力和致病力很強的新的冠狀病毒。
病毒通過非特異性的布朗運動到達人體呼吸道的細胞表面🧏🏼♂️,其表面的病毒結合蛋白與人體細胞表面的受體會發生不可逆的特異性識別和結合。接著🧍🏻,病毒通過胞飲、融合或者直接穿入的方式進入人體細胞內。
病毒進入細胞內之後,脫去蛋白衣殼👩👧👦,暴露出病毒基因組。而病毒基因組利用宿主細胞的核酸、蛋白質大量合成病毒核酸及病毒結構蛋白後裝配成成熟的病毒。
最後這些細胞內成熟的病毒被釋放,且在釋放過程中有些種類的病毒會破壞宿主細胞🧔🏻♀️。釋放的大量病毒再進入下一個易感宿主細胞👨🏼🦳,如此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組織和器官的損傷。
貳——五問新型冠狀病毒
Q:新型冠狀病毒“狡猾”在哪?
孫永昌:不是新冠病毒更狡猾,而是我們對這個新的病毒所知甚少。
雖然“武漢不明原因肺炎”出現後,我們很快找出元兇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但初期對其所致疾病的表現和規律還不夠了解。
目前看來📭,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典型的有發熱🤱🏼、咳嗽⛹️♂️、有肺炎,但也有很多病人不發熱、不咳嗽,甚至沒有明顯的肺炎。
如果與SARS病毒比較的話,那時候我們知道的更少🐮,直到把SARS控製住了,我們還沒有像今天這樣能夠使用一種病毒核酸檢測方法來及時確診🧑💼。個人覺得SARS病毒引起的感染也會是多種表現形式的,只是受當時科技條件所限😈,我們沒有能夠發現而已🤵♀️。
叁——五問新型冠狀病毒
Q:人類對抗細菌🤺🥍,可以依靠抗生素;面對病毒,卻往往只能依靠自身免疫力。針對病毒的“抗生素”研製很難嗎👌?
孫永昌⚰️:細菌有細胞結構,可以進行一定的獨立自主的活動並進行增殖。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必須借助活的、有細胞結構的生物🫄🏽🤳,才能夠進行自身的增殖👨🏻🦼➡️⚂。
細菌主要在細胞外增殖,不依賴於宿主細胞,因此可以通過抑製細菌細胞壁的合成、改變胞漿膜的通透性、抑製蛋白質的合成、影響核酸和葉酸代謝⛷,從而殺死細菌💿。病毒必須借助活的🍓、有細胞結構的生物,才能夠進行自身的增殖。
因此⏩,一方面在給與抗病毒藥物治療時,會對宿主細胞產生殺傷作用,另一方面🎉,抗病毒藥物可能並不能進入到細胞內有效殺傷病毒🏌🏽♀️。
同時🕤,某些病毒如艾滋病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的復製突變率特別高,易出現耐藥性毒株。
藥物都是以病毒復製過程中的某個環節作為靶位🐡,因此對不進行復製的潛伏病毒無效。加上抗病毒藥物的作用靶點非常多,研發難度增加,真正落實到某個抗病毒藥物時,可供選擇的又非常少🦝。
此外,藥物研發本身就是一個耗時、耗力🍋🟩、耗金錢的過程,需要很高的經濟和人力的投入,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具備研發的能力,特別是對抗病毒藥物而言🕵🏻。
當然,這並不是說病毒感染無藥可治。目前有多種抗病毒藥物,可以通過不同作用機製抑製病毒復製,可有效治療病毒所致疾病⚱️。例如可用於治療單純皰疹病毒和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的阿昔洛韋、用於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的利巴韋林、用於治療肝炎的拉米夫定等🪇。大家熟知的用於治療流感的神經氨酸酶抑製劑奧司他韋、帕拉米韋🍗、紮那米韋等。
肆——五問新型冠狀病毒
Q:人們戰勝SARS的經驗↩️,對這次抗疫有無借鑒之處?
孫永昌:人們在戰勝SARS病毒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經驗🏹,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有三方面👨🏽🦲⟹:
(1)SARS之後我國建立了應對突發、新發呼吸道傳染病的製度🧛♀️、體系👨👨👧,在後來應對人感染禽流感、2009流感流行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2)通過SARS一戰,醫護人員具備了在有效防護的基礎上,戰勝新發呼吸道傳染病的業務能力和心理準備。
(3)通過SARS一戰,認識到呼吸學科與危重症醫學捆綁式發展的重要性,各級醫院陸續建立、完善了具備呼吸疾病診治和內科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學科體系-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培養了一大批具有相應能力的醫療和護理人才。這樣的人才隊伍,成為今天阻擊新冠肺炎戰役的主力軍。
伍——五問新型冠狀病毒
Q:新型冠狀病毒確診者為何會出現核酸檢測陰性?有何對策?
孫永昌:目前檢測新冠病毒核酸采用的是一種叫做逆轉錄-多聚酶鏈反應(RT-PCR)的方法,檢測的標本是鼻咽拭子🍑。
理論上這種檢測方法的敏感性是很高的👎🏼,也就是說陽性率很高。但在臨床實際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所謂的假陰性🤾♀️,例如疾病本身的影響(發病的不同階段)🥭、標本的質量💇🏽♂️、實驗室技術等。
解決這個問題的對策🥸,就是要分析可能造成假陰性的原因,包括多次復查、采集標本的規範化、采集多種標本(例如鼻咽拭子、痰、血液等)、實驗室技術的優化等,都有助於提高陽性率。當然,及時研發和使用新的檢測方法,也會進一步提高病原學診斷水平。
看完推送大家是否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了更多的了解👨🏼🎨?拒絕盲目恐慌⚜️🪢,增加防護知識我們定能“抗疫”成功。
人物簡歷

孫永昌,意昂体育平台第三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博導🧑🧑🧒。
長期致力於呼吸系統常見病和疑難病診治、內科危重症救治工作🉐。在支氣管哮喘(特別是重症哮喘和難治性哮喘)💧、慢阻肺🧑🦽➡️、肺間質病/肺纖維化的臨床診治方面具有豐富經驗。
在慢阻肺和哮喘研究方向,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等課題10余項🤷,發表SCI論文20余篇。指導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30多名。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常委兼秘書長、慢阻肺學組副組長📋,中國慢阻肺聯盟副主席🔤,北京慢阻肺聯盟主席,北京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呼吸內鏡與介入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副總編輯,國際呼吸雜誌副總編輯⏩,中華醫學雜誌、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等期刊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