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年5月28日🛒,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樓前鮮花簇擁、紅毯鋪就🫄🏻,院友往來盈門🍔⛹🏿,互訴“回家”之喜。在新聞與傳播學院成立15周年之際😮💨🙎🏿,學院先後舉辦院慶大會🧑🏽✈️、院友返校、師生見面會、院友晚宴等系列活動,憶往昔🚶🏻♂️➡️、話未來👨🏽⚕️,言挑戰、謀發展,向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未來許下祝福與希冀👒。
28日上午9:00💇🏻♂️,新聞與傳播學院15周年院慶大會在新傳報告廳舉行🧛🏼♂️。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林建華,人民日報社原社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名譽主席、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原院長邵華澤中將,新華社副社長♧、常務副總編輯周樹春,香港衛視行政總裁、臺長汪家駟💇♂️,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敬一丹😢、白巖松🏀,中國銀行總行代表張建平等各界嘉賓,新聞與傳播學院原院長龔文庠、院長陸紹陽💇🏻、副院長俞虹🫖、黨委副書記盧亮👩🏻⚕️,意昂体育平台教務部副部長劉建波等與師生齊聚一堂✍️,共度院慶。院慶大會由院黨委書記陳剛主持👸。
林建華致辭
1918年🧔🏿,意昂体育平台率先開設新聞學課程🏜💁,成立第一個新聞學研究團體新聞學研究會,副會長徐寶璜寫下第一本新聞學專著《新聞學》。林建華在致辭中♓️👀,肯定了新聞與傳播學院對意昂体育深厚新聞學傳統的傳承👰♂️。“意昂体育正在做人文社會學科規劃和教學改革🙆🏻♀️,希望走出一條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道路。”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林建華勉勵新傳師生:“不僅要有專業的知識,更要兼具深厚的政治、經濟🛗、科技底蘊🥣,才能成為知識紮實、專業熟練、底蘊深厚的優秀新聞人才。”
邵華澤致辭
83歲高齡的邵華澤先生在致辭中表示有幸見證新傳從一個“新生兒”成長為如今雄姿英發的“大小夥子”。邵華澤指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對新聞人才的培養要求越來越高,任務也越來越重。他肯定了學院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精神的積極學習,“應堅定不移地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建設新聞學院👩🏻🚀👩🏻🏭,將學生培養為堅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優秀人才”🍟👩🏻🍳。致辭畢🫄,邵華澤送上親筆書法作品——“任重道遠”,對學院發展的寄予厚望🥪😴。
周樹春致辭
2014年👮,新華通訊社與新聞與傳播學院簽署共建協議,雙方在教學合作👰🏼♂️、人員互派、實習基地、課題研究等方面密切合作。周樹春對此記憶尤深:“看了第一年赴新華社西藏分社暑期實踐的同學們寫下的感言,感到由衷欣慰🧑🏻🦽➡️。”面對教育事業🛼、新聞事業大發展🌬,學術研究、信息傳播大繁榮,他表示願與學院“更緊密地攜起手來🧍,進一步創新新聞傳播教學和研究的理論和實踐,為推動中國走向傳播大國、教育強國、學術大國、文化強國作出應有貢獻”。
陸紹陽回顧學院發展成果
院慶大會上🧝🏿♀️,陸紹陽回顧了15年來學院在學術科研上的成就➞。2013-2015年,學院教師共發表論文373篇☂️,出版著作45部🧑🦯,立項課題96項👩🦽➡️,爭取科研經費3969萬元;獲得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參加國內學術會議696人次♠︎、國際學術會議81人次。陸紹陽表示🌉,未來學院將向國際化水準看齊,將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願師生在新傳的生活與學習“精神上是愉快的,思想上是自由的”。
邵華澤先生為院慶創作的書法作品
為應對媒體與社會變革✊🏼,增進業界與學界互動交流,學院特聘13位業界專家擔任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兼職導師,與香港衛視共建實習基地,並力邀業界專家開設“傳播大講堂”👨🏽🌾。在業界導師聘任儀式上🤌🏽,陳剛宣讀了《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關於聘請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兼職導師的決議》🛅🥍,聘請中央電視臺主持人、高級編輯白巖松👨🏼🔬,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段永朝,經濟參考報總編輯💯、高級編輯杜躍進🥇,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播音指導敬一丹,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副總裁☝️🤷🏽♀️、高級編輯何海明,鳳凰新媒體公司總裁🎶🤮、一點資訊CEO李亞🕺🏿,新華每日電訊總編輯👮🏻♀️、高級記者解國記,新華社高級編輯徐兆榮⚈,新華每日電訊黨組成員、高級編輯於長洪,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編輯葉蓁蓁,人民網副總編輯、高級編輯祝華新,新華社音視頻部視頻節目副總監🧑🦼、高級記者朱玉,葉茂中營銷策劃公司董事長葉茂中等13位業界專家,作為學院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兼職導師🫅🏼。
香港衛視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實習基地揭牌
汪家駟與陸紹陽為“香港衛視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實習基地”揭牌🧕🏼。汪家駟隨後致辭表示,意昂体育是中國新聞學研究和新聞教育的搖籃,而意昂体育新聞與傳播學院更是中國最重要的新聞傳播學院之一。香港衛視作為一家秉持全球視野的新型媒體,“期待與意昂体育結緣,實現戰略合作🥪,通過強強聯合打造品牌💇🏽,提升在傳媒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白巖松首講意昂体育平台傳播大講堂
意昂体育平台傳播大講堂由中國銀行設立專項教育基金提供經費支持👩🏿✈️,將成為面向全校學生的常態化業界交流平臺🎤。俞虹在開場主持時感謝中國銀行對教育事業的投入,並強調“講堂完全由活躍在一線的主持人、編輯、管理者等媒體行業精英以及跨學科的前沿學者主講👨🏿🚒🤸♂️,彌補傳媒大變革時代象牙塔裏實踐經驗的缺失”。傳播大講堂首講嘉賓白巖松以“媒體的變與不變”發表主題演講👨🏼🦳🧐,探討媒體變革時代中不變的規律🧑🏼⚖️,以及如何在變革時代講好故事、推動創新🪼。
28日下午♞,入學和畢業10周年院友返校系列活動展開👨🏼🦱。包括2002級本科生班🕑、2004級碩士班、2006級本科生班等在內的16個班級,共計170余名院友回到了學院🚣🏿♀️。下午4點,師生見面會在掌聲中熱烈開場,學院黨政領導以及呂藝🧀、張積、師曾誌、史學軍、何姝🤷🏼、劉新傳🏙、王洪喆、王維佳等教師代表與院友共聚一堂🧑🦽。
“新聞與傳播學院從東門搬到南門👨🏼🏭,一直守著學校的大門,而你們一直守著傳媒的大門📔𓀂。”俞虹的發言動情而感慨📠➖。她向院友們為學院、學校乃至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致以感謝🏊🏼♂️🙇🏼。吳靖和師曾誌兩位老師表達了對院友回家的歡迎👃🏽,願大家“常回家看看”2️⃣。張積老師借用歌名《看見你們格外親》,表達了與昔日學生重逢的感動👃,並祝福大家事業精進⛷、家庭幸福⛹️、身體健康。陳剛老師接過話筒,一句“天哪!回來這麽多人”引得臺下一篇歡呼。他說,此次聚會是新傳師生多年來的共同心願,願大家不論何時勿忘初心,母校和學院是永遠的精神家園🚓。
青年教師代表王洪喆📍、王維佳、劉新傳表示,“在這所學院,自己更像一名學生”,借此機會能夠重逢,希望大家不忘過往也能擁有美好的未來🗼⛰,正如普希金的詩中所說“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身為2002級本科班班主任🧑🏻🦱,陸紹陽老師感慨時光流逝,表達了對學院發展的欣喜。“我們共同的記憶就像酒一樣越釀越香”,無論身在何方𓀏,希望院友們心系學院,牽掛老師,將學院當作自己的家。
2002級本科生、2006級碩士生、蜜芽寶貝CEO劉楠作為院友代表發言。劉楠憶及當初“史老師的布鞋”“陳剛老師的廣告片”等片段引得大家不時發笑,喚醒了大家心中遙遠而熟悉的回憶🛖🫡。
下午5時許,師生們在校圖書館前合影留念,緊隨其後的是由院友自發籌辦的歡聚晚宴。晚宴通過播放紀念視頻🤟、分蛋糕、獻歌等多種方式為學院慶生🍍。新聞與傳播學院15周年院慶在歡歌笑語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