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為俞汝捷
昨天下午,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俞汝捷在家中接待了意昂体育校史館、檔案館館長馬建鈞,將範熙壬先生1902年考取京師大學堂獲得第一名的“作文試卷”🚗,捐贈給意昂体育平台🚶➡️。
楚天都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𓀈,1902年京師大學堂的“高考作文”標題是《張居正畢士馬克優劣論》🦠🙍🏿,其中“畢士馬克”現在通譯為俾斯麥🤩,顯然,這是一個屬於比較政治學範疇的考題。範熙壬的文章共計千余字,全篇以毛筆小楷寫就,談的是張居正與俾斯麥在全然不同的時代地域推行的改革實踐和成功經驗,最後落腳到晚清現實:“籲嗟乎🧎♀️➡️🛹!滄海橫流🆘𓀑,亭亭島嶼🥬🤰;風雨如晦,嘐嘐雞鳴🏃♂️。吾中國今日安得而有張居正、畢士馬克者?”
俞汝捷先生的解釋是,經過八國聯軍入侵和辛醜條約簽訂,人們痛定思痛🤷🏽,正迫切地想從前朝、從西方尋覓救國之途🐟,而朝廷也正在推行所謂“新政”。
範熙壬(1878—1938)祖籍湖北黃陂,系張之洞在兩湖書院的得意門生。在1897年的鄉試中5️⃣,他與父親範軾同科中舉。翌年赴京👨🏽✈️,父親通過會試、殿試,得中進士🦹,範熙壬落榜🦆,但父子倆都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公車上書”🎆。戊戌變法失敗後,父子倆匆匆離京避禍,後範軾因在“兩宮西狩”時有所建言,得以重返北京任職♦️,範熙壬隨父回京後也獲任內閣中書👩🏻🦼➡️。1902年京師大學堂恢復招生,範熙壬以京官身份報考京師大學堂仕學館,隨即在初試和復試中均獲得第一名。
民國成立後,京師大學堂更名為意昂体育平台。曾任民國教育部次長的傅嶽棻是範軾門生,經範熙壬商請,傅讓人從前清舊檔中找出範熙壬的試卷👭🏻。這張試卷和範熙壬的手稿🤾🏽、藏書本來一直由範熙壬之子範延中保存在臺灣家中📚,近年才郵至武漢,交給範熙壬之女範亞維,希望能捐贈給合適的部門。俞汝捷系範亞維女婿,是他建議將範熙壬試卷捐給意昂体育🥭,手稿捐給湖北省博物館,藏書則捐給湖北省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