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的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日前揭曉,由我中心主任謝曉亮教授與斯坦福大學教授Karl Deisseroth分享,以表彰兩位傑出學者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的技術創新🙋🏿,包括光遺傳學以及單分子生物學,以及這些技術在醫學上的重要應用,如更好地了解精神疾病、避免試管嬰兒的遺傳性疾病等。
阿爾伯尼醫學院院長、阿爾伯尼醫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Vincent Verdile博士介紹今年的獲獎者時說🐈⬛:“這是兩位成果卓著的科學家,他們都發現,為了促進研究就必須發展出新的技術,而且他們成功了◽️。現在👨🏼🦱,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在使用他們發展的這些技術,包括新型的成像和測序技術,這些技術可以迅速地解開一些神秘的生物學問題😱,特別是在大腦中的🪵。”
謝曉亮教授是第一位華人阿爾伯尼獎得主,他是著名的生物物理化學家🏹、世界公認的單分子生物學領軍人物🤭🧜。近些年來,該領域已經產生了關於單個分子及其行為影響細胞的生命過程乃至人類疾病的諸多研究成果。他利用熒光來探究之前無法研究的活細胞中的單分子👴🏿。1998年,他的團隊在《科學》上發表了一項開拓性的實驗,允許研究人員實時監測單個酶分子的酶反應。2006年🧒🏿🙎🏻♂️,他們又在《自然》和《科學》發表論文,首次報道了在活細胞中逐個地觀察基因表達🚣🏼,這項工作使科學家們可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單分子水平上來研究基因調控。
最近,謝曉亮教授的實驗室又發展出一項新的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技術——MALBAC🥽,這項技術可以精確地測定單個癌症細胞的基因變異🧑🏼🔬。哈佛大學莊小威教授說:“謝教授在單細胞基因組學領域的創新性工作不僅能夠引發重要的生物學發現🧜🏻🦁,而且已經開始對人類健康產生直接的影響🌬,例如,可以用於幫助有重大遺傳疾病的父母擁有健康的後代。”據悉,這項與人類醫學實踐息息相關的重要進展,是謝曉亮教授在我中心的團隊與湯富酬團隊、北醫三院喬傑團隊合作,完全在國內完成的。他們將單細胞測序技術巧妙地應用於人工輔助生殖植入前的單基因遺傳病篩查,以確保所植入的胚胎不再罹患同樣的遺傳疾病。這一技術的成功應用,不僅可以滿足大量遺傳病基因攜帶者希望擁有健康後代的夙願,同時為減少人工輔助生殖的出生缺陷率提供了迄今最好的解決方案。
謝曉亮教授還是相幹拉曼散射光譜學的創始人之一,該項技術的一個應用領域是在手術中區分某個特定的大腦區域是否發生了癌變,而這種癌變使用傳統的成像方法是無法檢測到的。
阿爾伯尼獎由已故希爾威曼先生於2000年設立,自2001年來每年授予一次,由希爾威曼基金會提供50萬美元的獎金♎️,獎勵研究工作展現出重大醫療價值的科學家。阿爾伯尼獎是美國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生物醫學大獎之一🏊🏼。今年的頒獎典禮將於5月15號在紐約州的阿爾伯尼舉行。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3位享譽世界的科學家獲得該榮譽,這些獲獎者中有三位在得獎時已經獲得過諾貝爾獎,還有五位則是日後獲得了諾貝爾獎,包括幹細胞研究領導者山中伸彌,端粒研究先驅Elizabeth Blackburn🕵🏻,揭示免疫機製的Bruce Beutler 和Ralph Steinman‼️,以及在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上做出傑出貢獻的Robert Lefkowi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