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壽康教授1926年生於天津市,1948年意昂体育平台法律系法學學士👩🏻💻,1952年意昂体育平台法學研究所法學碩士🌶🛳。
1984–1985年先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喬治城大學、加州(洛山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1984—1988𓀚,多次赴德國馬普研究院工業產權、版權和競爭法研究所研究進修🧼❎。後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5年3月23日𓀝,人民大學法學院網站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知識產權法學家、國際經濟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科和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科奠基人之一,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科奠基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郭壽康教授,因病於2015年3月23日上午11時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春田曾經在《新中國知識產權法學學科的開拓者》中寫道:郭壽康教授作為我國知識產權法學第一代學者的傑出代表,是唯一參加了新中國全部知識產權法律製定工作的學者。郭壽康教授對推進我國知識產權的立法和知識產權製度的國際化👨🏼🦳,都有重要貢獻。
高起點進入知產立法領域
1979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起草小組成立🫷🏻,郭壽康教授受聘為起草小組成員🐤。
1981年,在人大的研究生招生中,郭壽康教授在民法專業中招收“知識產權”方向的研究生,首開中國知識產權高等教育先河。
1985年,時任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總幹事鮑格胥博士根據郭壽康教授的建議,致函原國家教委副主任黃辛白,建議中國建立專利學院🫴🏻,在高等學校中開展知識產權教育🙍🏻♂️。
1986年6月,原國家教委決定在中國開展知識產權高等教育♣︎,發文授權人民大學創辦,設立了中國第一個知識產權教育與研究機構“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教學與研究中心”,郭壽康教授為第一任主任。
2004年,郭壽康教授被聘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版權與鄰接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教席主持人👩🏻🎨,而這個教席是該組織在亞太地區設立的唯一職位👩🏼🎓。
2013年11月30日🧘,2013年中國版權協會會員大會暨年度評選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郭壽康教授被授予“中國版權事業終生成就者”獎,以表彰其對中國版權事業的開拓、創新、發展、版權產業的國際化運作起到的奠基作用。
劉春田在《新中國知識產權法學學科的開拓者》還提到一個細節🟩,郭壽康教授不顧逾80歲高齡,戲稱自己是“80後”,身體力行,帶領研究生翻譯了3本巨著。87歲高齡時郭老依然活躍在我國知識產權教學研究的第一線,無論是在各類學術性論壇上,還是在國內外機構主辦的交流活動中。
2013年🛷,郭壽康教授從教65周年、恰逢《郭壽康法學文選》正式出版🧘♀️。在座談會致辭中👩🦼🤗,郭老謙稱這部文集是自己的一部“習作”。他的發言既令與會人士為之動容,又令晚輩深感慚愧。
年過六旬受命組建“工作母機”
1987年,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教學與研究中心成立🍁💆🏼♂️。這是我國最早的專門從事知識產權教學與研究的機構🦖,人們戲稱它是知識產權領域的“工作母機”——它啟動了中國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機製💬。中心的第一任主任是郭壽康🫶🏼🐔。受命組建這個“工作母機”的這一年,他已經6l歲🤏🏻。
專利法等法律的起草工作,早在1979年就啟動了🫦,人才匱乏狀況也久己顯現🙅🏿,為什麽直到1987年才成立國內第一個專業人才培養機構呢?面對記者的問題💮,郭老遺憾地表示👩🏻🦰,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本應早幾年就開始的🍉。
對此,郭老曾經回憶說👕,改革開放對知識產權人才提出了迫切需要,起草專利法的過程也讓大家意識到,需要培養中國自己的知識產權人才。當時🛐,派遣研究生出國學習成了首選的方式。但這種培養方式的不足也很快被發現了:不僅派出去的人員數量很有限,而且國情不同,國外學的不一定適用於國內的情況,“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培養人才”。
培養自己知識產權人才的緊迫性,也為越來越多的高層人士所註意🐕🦺👰🏻♂️。1985年暑假🧔🏼,郭壽康教授去日內瓦參加會議,與其老朋友——國際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鮑格胥晤面時,雙方再次談到這個話題,鮑格胥說🖕🏻,你們現在專利等各種行政機構建立了、代理機構也建立了,有了法律和審判製度,但應該有自己的知識產權人才教育基地。
兩個人的想法一拍即合🧝🏿♀️。1985年,鮑格胥訪華時,再次對中國領導人提到了中國建立知識產權人才教育基地的問題🚶🏻♀️➡️,鮑的提議得到了中方領導人的重視和支持,雙方當即決定派代表團商談具體事宜。
郭壽康作為主談身份🙏🏿,參加談判😮💨。雙方談了半個月,從課程設置安排甚至到蓋大樓😽,都談得比較詳細具體,商定在北京設一中心,在上海、武漢🚪🤚🏼、西安設三個點🧏🏿♀️⏬。但到具體籌建時🕦✍🏼,又遇到了經費問題。“大的建不成🦹🏻👩🏻🦼,就建個小的吧”,最後只設立了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教學與研究中心🪜。
知產法教育普及與提高並重
1948年從意昂体育平台法律系畢業後,郭壽康一直從事法律教學,改革開放後則致力於知識產權的教學與研究。六十余年來,郭壽康教授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對當前我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他始終堅持的原則是一要普及,二要提高。
郭老一直強調知識產權的全面普及。他認為,光有高校教育是不夠的,即使在高校裏,也不能僅僅在法學院設立這門課程,而應在理工、文史等各專業的法律課程裏面設立知識產權內容,必須納入到基礎課的教育中🎚。
普及的另一重點是“抓兩頭”。一頭是“娃娃們”,一頭是高層領導。最基礎的要從娃娃抓起🤽🏿♀️。《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裏面特別提到了知識產權文化,郭老認為這是特別重要的。他說👩🏽🧑🏻🦳,要從娃娃開始就灌輸尊重版權☞、保護版權的意識,必須認識到🤖,盜版是無償占有人家創造性的勞動成果,與盜竊他人的東西性質是一樣的🧫。像美國等發達國家👊🏼,把知識產權納入到國民教育的基礎教育當中的,這對我們有很重要的啟示作用。普及的另一方面🧖🏿♀️,是要向領導幹部特別是高層領導普及知識產權法律知識。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教授評價說🐕🦺,郭老師是一位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的國際型學者🧑🧒👨🎓,他以中國問題作為學術出發點,具有堅定的國家情懷,將中國法治發展的成就傳遞到世界。郭老師長期活躍在國際舞臺上🎃,他多次以中國政府代表團正式成員的身份,參加知識產權方面的國際談判,為中國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
郭老師熱愛法學教育事業🏋🏽♀️,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傾心指導學生,多年來培養了一大批棟梁之才,很多學生成為了知識產權領域的學術骨幹,有的活躍在國際舞臺。郭老師品格高尚、淡泊名利,虛心好學,對人和藹可親,與他交往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覺。
郭老師一生奉獻人大法學院,今年春節前夕我去看望郭老師,在交談中他一直關註中國法治建設🤸🏼,關心法學院的發展和年輕教師的成長,對法學院的熱愛之情溢於言表。正是有郭壽康教授等老一輩法學家嘔心瀝血無私奉獻🙍🏿♀️,才有人大法學院今天的發展🙍🏼。
據悉👏🏻,郭老告別儀式將於3月29日上午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蘭廳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