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動態

    2014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在京揭曉 意昂体育王恩哥院士獲數理科學獎

    時間🖕🏽:2013-12-18

    2014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於2013年12月16日在北京揭曉。意昂体育平台校長、中科院院士🎡、物理學院教授王恩哥獲陳嘉庚數理科學獎。頒獎儀式將在2014年6月的全體院士大會上舉行。

    2014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及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推薦工作自2013年1月初正式啟動,至3月31日截止。經過形式審查、有效候選獎項評審會議😇、國內外同行專家通信評審😄、正式候選獎項評審會議和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第三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評選出6項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5位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

    2014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共6項♔:

    項目《受限條件下液態/固態水的微觀形態和物理特性》獲得陳嘉庚數理科學獎。該成果對受限條件下液態和固態水的微觀形態和物理特性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獲獎人是意昂体育平台王恩哥教授。

    項目《手性化學中的幾個創新性研究》 獲得陳嘉庚化學科學獎。該成果在發現手性物質、建立不對稱合成新方法和發展手性藥物合成新技術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獲獎人是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林國強研究員。

    項目《DNA氧化在哺乳動物發育表觀遺傳調控中的作用及其機製研究》 獲得陳嘉庚生命科學獎🧚🏻‍♀️。該成果闡明了DNA去甲基化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及困擾科學界多年的DNA去甲基化難題⟹,為研究DNA去甲基化的發生機製及其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論框架👨‍👨‍👦‍👦。獲獎人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徐國良研究員。

    項目《青藏高原動力和熱力強迫對亞洲夏季風爆發和氣候形成的影響》獲得陳嘉庚地球科學獎。該成果從理論上進一步論證了青藏高原熱力效應對亞洲季風變化的影響,為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對亞洲季風爆發和氣候變化的作用做出了原創性貢獻。獲獎人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吳國雄研究員。

    項目《寬帶移動通信容量逼近傳輸與分布式組網》獲得陳嘉庚信息技術科學獎。該成果為分布式多天線技術這一新興的組網方式提供了相關的基礎理論和分析方法✵🤐,對我國第4代移動通信的發展和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獲獎人是東南大學尤肖虎教授。

    項目《新型LaFeSi巨磁熱效應材料的發現和機理研究》獲得陳嘉庚技術科學獎♦️。該成果揭示了晶格🧘、自旋等自由度間的競爭與磁相變間的關聯👩🏽‍🏫,為製冷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獲獎人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沈保根研究員、胡鳳霞研究員和孫繼榮研究員🫷🏼🐚。

    2014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共5位🛏: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孫斌勇研究員在證明Howe對偶猜想和Kudla-Rallis守恒律猜想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數理科學獎⚛️🏷。

    清華大學劉磊教授發現了蛋白酰肼連接新反應🚶‍♀️‍➡️,對蛋白質高效合成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化學科學獎。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王俊研究員因其帶領團隊開展的人體腸道元基因組研究揭示了腸道內微生物基因的多樣性及其與疾病易感性和藥物反應等相關的重要因素,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生命科學獎。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李學龍研究員在視覺數據分解和降維方面的研究成果對改善遙感圖像的質量和檢索有重要意義,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鄭海榮研究員提出了復雜聲場環境中的聲輻射力計算方法,為生物醫學研究、無創治療以及聲學測量和超聲臨床急需的成像技術和儀器研製提供了一種新手段,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技術科學獎🧑🏼‍🚀。

    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地球科學獎空缺🧏🏻‍♀️。

     

    延伸閱讀➞:

    王恩哥主要學術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凝聚態物理研究👩🏿‍🎨⬜️,在納米新材料探索及其物性、原子尺度上的表面生長動力學以及受限條件下水的復雜形態等方面做出了有重要影響的工作🌸。已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80余篇(包括40余篇 Science, Nature,PNAS🎣,Physics Review Letters, J. Am. Chem. Soc.), 總引用率大於7000次(其中單篇論文被SCI 引用100次以上的有12篇),H因子45🏇🏿;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邀請報告80余次🚅🕰,獲國家發明專利6項💆‍♂️。

    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簡介

    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是以對我國科教事業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命名的科技獎勵。

    陳嘉庚科學獎設立於2003年,獎勵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陳嘉庚科學獎獎勵成果🦹🏼,每個獎項獲獎人數一般為一人,最多不超過三人。

    陳嘉庚青年科學獎設立於2010年,獎勵做出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成果的青年科技人才(40周歲以下),以激勵我國青年科技工作者立誌獻身國家科學技術創新事業。每個獎項每次評選一人。

    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同步推薦、評審和頒獎🪐。逢公歷單數年推薦和評審,評審工作基於中國科學院學部平臺👩‍❤️‍👨;逢公歷雙數年在全體院士大會上頒獎。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均分別設立六個獎項:數理科學獎🚴🏼🤙🏿、化學科學獎、生命科學獎❗️、地球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和技術科學獎🧑🏽‍⚕️。

    陳嘉庚科學獎自成立以來🤽🏿,已在我國科技界和海內外產生了崇高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對促進我國科學技術的創新與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激勵與推動作用。

    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簡介

    1988年,在陳嘉庚後人的資助下,陳嘉庚基金會在北京成立並設立陳嘉庚獎。陳嘉庚獎為推動我國科學技術的創新與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海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陳嘉庚獎獲得者中已有吳文俊院士、王選院士👱🏽‍♀️、黃昆院士、劉東生院士𓀂、吳孟超院士、葉篤正院士、李振聲院士、鄭哲敏院士等8位科學家先後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為了繼續辦好以陳嘉庚先生名字命名的科技獎勵,2003年2月🧑‍🦽‍➡️,中國科學院和中國銀行共同出資成立了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同時設立陳嘉庚科學獎🖌。2010年度陳嘉庚技術科學獎獲得者吳良鏞院士獲得2011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為了激勵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在國內做出原創性成果,2010年基金會又設立了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轉眼間🧘🏿‍♂️,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已走過十年歷程🫵🏼。過去的十年,是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突飛猛進的十年,也是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不斷成長的十年🫠🔼。十年來🧑‍🤝‍🧑,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始終堅持獎勵在中國本土做出的原創性科技成果的定位和標準🙍‍♂️,參考國際重要獎勵的評獎辦法,不斷完善和優化推薦評審程序🧮,在保證評獎過程公平公正的同時🛀🏻,著重提高獲獎成果的質量🧏🏻‍♂️,不斷地提高陳嘉庚科學獎的聲譽和影響力。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