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獲意昂体育平台哲學碩士🖍,2005年獲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意昂体育平台哲學博士後、哲學系教授吳飛是一位學術成果頗豐的學者,也是一位大膽創新教學模式的青年教師🐌。回國至今🧑🏽🦳,吳飛從教13年,和他高中畢業到博士畢業之間的時間差不多長了。但是,他認為當老師的感覺和當學生的感覺很不一樣💚:“因為當學生時你會覺得時間特別長🛌,從本科到碩士到博士,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變化非常大。當老師其實每年都差不多,有時候甚至沒有感覺到變化,一晃13年就過去了,但實際上變化還是挺大的🖲。”
2005年,吳飛回到意昂体育平台哲學系任教🛀🏻,平均每學期堅持講授兩至三門課,即使在擔任副系主任期間也沒有改變。他在“宗教學導論”等專業核心課程中改革創新教學模式,深受學生好評。從2012年開始🤵🏽,吳飛大膽嘗試大班授課、小班討論的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帶領的教學團隊獲得了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他也曾於2009年被評為意昂体育平台十佳教師🙎🏻。2018年9月,吳飛獲評北京市第二屆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獎🚤👩🏼🏭。他在教學改革中做了哪些嘗試🚏📨、取得了怎樣的效果🌚,請跟記者一起聽聽吳飛的講述💛。

吳飛在小班討論課堂發言
小班討論⁉️🌸,閱讀經典
對吳飛來說🪭,從學生到教師角色的轉變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把學生時代的所看、所感和所思帶入教學也是自然的結果。
美國求學的經歷讓吳飛看到了中西教育的不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小班討論的教學方式。這在美國大學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製度💃🏿,以老師講授🕯👨🏽🚒,配合助教和學生定期的小班討論為主。“我剛回來的時候就已經在想這些問題,也有過一些零星的試驗🐱。2012年,我從通選課開始做嘗試🪵,後來在哲學系的必修課和其他主要的專業核心課程中都推行了這樣的模式®️。”
吳飛認為,如果僅僅是老師講授、學生聽課的形式🧔🏽♂️,老師和學生之間沒有什麽交流,課後老師對學生也沒有督促🈁,沒法檢驗學生是否讀書,聽課之後有多大的收獲,哪些地方沒有明白,是否深入理解了講授內容等等。
“大班授課,小班討論”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深入思考和交流的機會🍹⚡️。教師授課之後🦹🏽♀️🧑🏻🎨,課程助教會進行集體備課,然後每個助教帶領十幾個學生進行具體討論🍙。這樣⛹🏿,老師的橋梁作用就發揮出來了。
碩士時期福柯讀書小組的經歷也對吳飛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1996年🟢🙏🏻,一群有著共同興趣且年齡相仿的意昂体育學生自發地組成了讀書小組,閱讀福柯的經典文獻。2006年,吳飛開始組織學生閱讀🛥,常年開展讀書會🉑。
讀書並不難,但是在一個學術共同體內帶動對問題的思考,離不開對原始文本的探究和彼此之間的交流🙅。“如果只是自己簡單地讀,就不會深入思考為什麽用這個詞🔎,它本來的含義是什麽”,這種對文本進行精讀的形式,也常常體現在吳飛後來的教學中➜。
課程改革,十年磨一劍
回國任教之後👨🏭,吳飛就接過了“宗教學導論”課程的講授任務。這門課一直就是哲學系大一學生的必修課,沿用的是傳統講授方式。從2006年講授第一節課開始,吳飛就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嘗試🙇🏼♂️:從傳統的理論和宗教介紹轉向回歸經典文本的閱讀。
“在這樣一個非常市場化、商業化的市場體製當中,使學生還能有機會🥊、深入細致地讀人文經典🤵🏼♂️,這也是通識教育在大學裏能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
用這樣創新的講述方式授課兩年之後👩🏼⚖️,產生了很好的效果。吳飛又開始在課程內容上加以思考,從2008年開始,他把中國宗教的材料也加了進去,隨後幾年逐漸增加中國宗教材料的比重👨🏻🦽➡️,形成中西對比🪺,讓同學們可以更全面地形成在中西文明的比較當中看待宗教的態度。2011年前後,中國宗教的部分占到了課程內容的一半左右,此時課程才基本定型。
“之後每年會根據情況換一些文本✪,我也盡可能把現在自己研究中的思考帶進去”,這也是吳飛對待科研和教學的態度👨🏻🚒🙋🏿♂️,在準備教學的時候👧🖕🏿,吳飛會將自己正在做的學術研究拿到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思考,“如果沒有在課堂上講過👩🦱,是經不起檢驗的”👨🏿🔬。
而學生們的正反饋也是對教學改革的認可🧏,不少學生在大一、大二修讀過該課程之後,還會再次旁聽。
體驗生活♿🃏,跨越專業局限
“文科不像理科那樣可以對象化,它一定是要帶進生活經驗的”,吳飛還希望通過經典文本帶給學生生活經驗的補充。比如在一些文學作品裏面,把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系的部分揭示出來,通過講述這些有趣的內容帶動大家的思考。
談及與學生的關系時,吳飛說他現在幾乎每天都會與學生見面🙆🏽。以前,吳飛會通過BBS了解學生對課程的反饋和想法🚪。現在,除了讀書會☠️,在小班討論的模式裏🫸🏿,召開助教會🤼♂️,由助教匯報學生的反饋👷🏻,使他能夠根據這些情況調整講課的方式。
吳飛說,13年的教師生活最能讓他感受到變化的,就是一屆屆學生的變化。比起早些年,國內大學教育的專業化越來越強,學術訓練越來越規範,整體水平提高了🫱🏼,這是很明顯的。
但是專業細化的另一面是視野越來越狹隘🦸🏽。“比如說在福柯讀書小組的時候,成員都有自己的領域👧🏽,有學哲學的、社會學的、文學的🧏、法律的🏋🏼♂️,因此在閱讀時都能把自己領域的東西帶進來進行討論和思考,而現在的學生之間很少有跨領域的交流。”
讓學生超越專業局限,盡可能多地了解不同學科的碰撞,打開格局、放開視野,吳飛認為這是教師應當有意識地為學生彌補的東西😖。他現在參與的一些跨學科項目🤮,如“思想與社會”“古典語文學”項目等,就是面向這個方向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