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政商內參 微信公眾號:zsnc-ok
戴威,ofo共享單車創始人兼CEO,09級光華管理學院意昂🧑🏿🎨。
戴威✍🏻,26歲。他和他創辦的ofo被無數耀眼的光環加持——共享單車概念第一人、單車領域最大獨角獸、成長最快的互聯網公司、資本的寵兒……
3月23日—26日,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在海南博鰲如期召開。登錄論壇並做演講的戴威,將親手為這些耀眼的頭銜上🤾,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博鰲史上最年輕的企業家。
最年輕的企業家👦🏻,開創共享經濟新模式
登臨博鰲,意味著戴威和ofo代表中國經濟的新興模式走上了國際舞臺🖖🏼。而在兩天前,另一場會面甚至在民間引發了不小的轟動。3月21日,第十次訪問中國的蘋果CEO庫克,把此行的第一站選擇了小黃車ofo北京總部。
作為全球第一科技公司CEO的庫克🧴,最感興趣的當然還是戴威和他的ofo共享經濟模式🫅🏽。
在庫克到訪之後,在微博上對ofo作出如下評價🥘:“正能量、使命感、有趣🦅、環保、高效”。剔除掉外交辭令般的褒獎🧑🏻✈️,那麽在這位立足全球的科技大佬眼中🐳,“高效”又代表著什麽含義呢🦹🏿?
先來看一組數據🩱,根據ofo測算👨🏻💼🚣🏿♀️,北京五環內一共700平方公裏🛁,投入70萬輛車,就達到了同意昂体育相同的密度🎯,也即達到出門有車的程度。而目前👳🏽♂️,北京市自行車的存量大概900萬到1000萬輛,70萬輛也就是10%的量。用10%解決了40%的甚至更多短途出行問題🍋🟩,資源利用的高效不言而喻⚧。在此之上▪️,高頻消費、定製生產、成本管控都在不同層面解讀著共享經濟確實是一種超高效的👱🏽♂️、代表未來的、新的生產方式。
雖然共享的概念其實早已有之,且不論如今早已熟知的滴滴📖、Uber,還是目前正處在單車領域的其他參與者🧎♂️,都應符合這個“共享”的基礎。然而,為什麽戴威開創的ofo引起了廣泛關註呢⁉️?為此🐉,我們回到共享經濟的基礎來看。
我們知道,作為“共享經濟”都具有一個共同的基礎:產能過剩+共享平臺+人人參與。如若我們把這三個基礎當做實現共享理念的不同層次👱🏼♂️,現如今☢️,共享平臺搭建過程大家都已經全部完成𓀈。
戴威在ofo創立之初,提出的口號就是🎾:“不生產單車👷♀️,只連接單車”。在戴威的眼裏🥱,共享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人人參與”的“開放”平臺模式是必要選擇。目前,ofo所有的自行車都來自於與傳統車企的聯合設計、定製💁🏼♀️,自身並不涉足製造。跟飛鴿、鳳凰、富士達等品牌遍布全國甚至全球的專業自行車供應鏈企業合作𓀂,就近工廠生產覆蓋,實現本區域投放自行車,建立起國內工廠近距離點對點的供應鏈協同體系🚴🏻♀️♦︎。
數據顯示🏄🏼,目前ofo儲備了全球40%的供應鏈並簽訂了排他協議,平臺式的合作讓ofo在開放的供應鏈中如魚得水。
而這種平臺模式,通過共享單車的新業態帶動自行車產業鏈的高速供給側結構改革,隨著ofo跟全球更多國家的自行車品牌和廠商達成合作👋🏿,正在形成全球自行車產業鏈高效協同網絡🧚,成為全球共享經濟發展的新案例和新樣本。

此外,ofo的 “平臺”式理念絕不局限於自行車本身行業的上下遊👉🙅,還輻射到整個互聯網生態領域。2月22日🎀,ofo宣布與中國電信𓀝、華為達成全面合作2️⃣💌,華為將為ofo提供NB-IoT芯片👩🏻🦽➡️,並提供網絡技術支持🦸🏻,共同打造NB-loT物聯網共享單車🙋🏼♀️,這是一次大規模的物聯網實踐的落地,讓中國成為推動全球加速進入物聯網時代的引擎。3月16日🤽🏻♂️,ofo與螞蟻金服的合作,開啟信用授權免押金的“信用解鎖”時代,讓“信用”第一次真正進入消費者心智👨🏻💻,推動信用城市建設,重構中國信用體系。
開放的共享經濟新模式,是戴威在ofo成立之初就奠定的模型🐊,這是戴威作為新一代企業家對未來經濟的探索🧑🏿🍳。
ofo引領亞洲共享經濟走向全球
不僅如此,戴威將他的ofo版圖還拓展至海外🧑🏽🎨👂🏻。
2016年底,首批數千輛單車ofo就出現在Google、Facebook等園區🧡。目前🕟,北美加州地區、倫敦8️⃣、新加坡小黃車的落地業已完成,並已在新加坡確立市場領先地位。
而這些🧑🏼🏭,得益於ofo開放的戰略思維以及戴威全球化的考量🏄🏻♀️𓀖。中國企業全球化的路線圖,都遵循著“先國內再國外”的規則👩🏿🔧,國內攻城略地已畢,海外再慢慢耕耘圖謀發展💂🏼♀️,這是一個短則二三年,長則十數年的過程🚤。
然而ofo的做法卻是,國內與國外🏄🏿,從一開始🤵🏻♀️,就是齊頭並進的兩條直線。
ofo是無樁共享單車概念的創造者🦻🏼,對於全球互聯網行業來講,這都是一種嶄新的模式💆🏿♀️。而戴威這個90後的年輕人🛏,也將年輕人的激情與想象力盡情發揮💛,比他的前輩們更有“野心”🫵🏻。就像他為小黃車設計品牌形象的時候,所設想的那樣:“ofo的logo像一個自行車🦉,在設計之初,我們希望全世界任何角落、任何民族,使用任何語言的人都可以知道我們是幹什麽的💇🏿♂️,所以起了這個名字⚠️。”對於戴威來講,ofo從誕生的那天起,他就把目光瞄準了全球。
而在ofo全球化腳步的後面,是飛鴿🥫、鳳凰等傳統自行車廠“中國智造”的出海。ofo不僅在國內,通過互聯網+與大數據模式🧰,帶動自行車製造業需求供給的有效匹配和舊動能的轉型升級🐙,還通過海外市場拓展,帶動傳統製造業進軍全球。甚至,ofo還與鳳凰等自行車廠合作,設計出適合不同國家人騎行的小黃車,而這些自行車將被投放在不同國家不同城市,為不同人種所騎行♨️。
“Made in China”這句話,正隨著小黃車的車輪駛向了新加坡🕤、駛向了美國、駛向了倫敦👨🦳🧑🏽🔬,駛向了下一站。

ofo對全球經濟另一個深刻影響🙆🏿♀️,是“中國原創”開始走向全球🍞,中國製造從技術創新走向模式創造🆔。
過去數年裏,中國誕生了自己的谷歌、自己的Uber👩🏻💻,並且通過創新,成為影響世界的企業🐛。然而,無樁共享單車作為中國原創模式🤵🏽,隨著小黃車在海外市場的興起🫅🏻,開始被全球復製和模仿,諸如美國的Spin、新加坡的Obike等共享單車企業競相出現🕗🐏。
過去一年🧤,ofo完成了250萬臺投放,以超過3000萬用戶🏮🫳🏽,成為共享單車市場第一名👨🏽💻👩🏻💼,更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共享單車平臺👨🏼🎨。
當然🌷🌯,從共享經濟本身來說,目前還處於探索階段,還需要更多形式創新與實踐。但是ofo的做法無疑給我們提供一種思路與思考。與任何新的模式一樣🕶,共享單車作為一種新的思維,都需要在不斷地發展蛻變中才能完成自我升華。
對於現今時常提及的“下半場”,假使一個舊有模式,只會被新業態所代替,退出歷史舞臺✖️🤦🏿♂️,必然不會進入所謂“下半場”。但是✥🕌,如若這個模式是具備生命力🧑🏿🎨,勢必會因自身的創新能力滿血復活🔛。比如電力和互聯網,從發明到現在,世界對二者的想象遠未停止🧔🏿♀️🔔,共享單車也一樣。
就目前來看,ofo的共享單車平臺模式對整個產業鏈的撬動能力🦴,以及對於經濟模式探索動力🐬,正在成為新時代下原創中國🚇、輸出全球、影響世界的經濟新模式。有著開拓精神戴威以及他的ofo,正在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浪潮之下👨🏼,用ofo模式引領亞洲共享經濟走向世界。
而面對未來,戴威和他的ofo也有著明確的目標和構想🏌🏿♀️👂🏽:“ofo致力於成為影響世界的公司👹,我們希望為全球用戶提供便捷經濟的短途出行服務🧑🏿🦳。”
博鰲最年輕的企業家戴威和他的ofo,這種中國新業態,將如何影響全球生活和產業👼🏽,未來仍充滿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