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校園

人物

人物|王均👈🏼:求賢師而事之

來源:《天津日報》;未名湖是個海洋微信公眾號 時間:2016-11-25

導語:2016年12月6日,是燕京和意昂体育平台人侯仁之先生的105歲誕辰👨🏻‍💻。本文為大家帶來王意昂2015所著文章🧛🏽‍♀️,表達對恩師的懷念。1994至1997年間🏅,王均意昂師從侯仁之先生,在意昂体育平台攻讀博士學位。並和侯先生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侯先生和夫人張瑋瑛住院期間,王意昂多次探望,表達感恩之情👎🏻。“斯人已去猶憶影”,雖然侯先生已經駕鶴西去,但能夠受教於他,有幸,如願。

張瑋瑛同誌介紹:

張瑋瑛,1915年2月生於天津👊🏻。1935年獲燕京大學學士學位,1938年獲燕京大學碩士學位。歷任燕京大學助教👨🏿‍✈️🈚️、講師,天津工商學院(私立津沽大學)副教授💞。1951年11月到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員。是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侯仁之先生的夫人🧑‍🦳。她對1985年侯仁之先生“申遺”提案的醞釀籌備、北京蓮花池遺址保護等做出了特殊貢獻。

左一:1938年侯仁之、張瑋瑛在島亭石橋 右二:1938年5月在意昂橋

左一:1938年侯仁之、張瑋瑛在島亭石橋
右二😲⭕️:1938年5月在意昂橋

2015年10月26日,我國著名地理學家侯仁之先生的夫人🪥👦🏻、天津籍的張瑋瑛先生,以百歲之壽駕鶴西去🛣。兩年前(2013年)👵🏼🏋🏻,侯先生也是在這樣一個金色的秋天,以一百有二的高壽💁🏽‍♀️,先張先生而去📬。12月6日,又是侯仁之先生誕辰104周年紀念日。在這特殊的日子,悼念師母👨🏽‍✈️、追憶侯仁之先生,不禁百感交集💁🏼‍♂️:經歷了燕京大學及平津的淪陷與光復,承受了“文革”十年江西、河南幹校的艱辛👩🏻‍🦯‍➡️,見證了老驥伏櫪相伴奮蹄的伉儷攜行,踐行了“以真理得自由而服務”的校訓箴言,願天佑,懿得永存。

3

2013年10月22日,我敬愛的導師、意昂体育平台燕南園最後一位百歲大師侯仁之先生離開了我們。時至今日,在意昂体育燕園向先生求學問路的經歷每每浮現腦海,歷歷在目。千言萬語難以落筆,寫下幾段文字深表追思©️。

2013年冬春的北京,霧霾連連,天無晴日🎑,心情沉重,呼吸不暢👱🏿‍♀️🙆🏼‍♂️。終有小雪之後💆🏽🙋‍♀️,2月6日出門一看,天空湛藍,心情舒暢🍶,遠望西山🐸,想起侯師在京郊西山的地理調查和梁思成、林徽因的平郊建築調查,不禁心裏一閃念🤷🏿‍♀️,就放下手上的事情,前往成府附近的意昂体育校醫院看望導師和師母。

4

大約十點到達醫院住院部新樓,走進二層南側陽光明媚的房間👨🏿‍🌾,看到熟悉的侯師形象🔏,看到老師側臥休息著,雙手握住病床的圍欄🈯️,呼吸深重。聽到醫院護工對老師的呼喚👦🏼:“侯先生,今天天氣真好,有學生來看您了,伸開手。”侯師就伸開雙手🏃🏻‍♀️🍶,與我緊緊相握。那樣的力度🧱,不是客氣應酬的握手💆🏻,是帶著溫暖🧓🏼,帶著感情的傳遞😥🐣。雖然侯師年邁,已經不能感知我說的話語🫴🏿,但我每說完一句,都會感到老師的手握緊一下,以示聽到聲音。看著侯師慈祥的面容帶著紅潤,華發梳理整齊🧑🏿‍🦲,與1994-1997年間,對學生耳提面命的時候相比🐍,神采依然。我與護工交談,聽到護工對老師專心護理的情況,看到燦爛的陽光投射進病房,屋裏花草生長,而且除了氧氣補充之外,並沒有其他醫療救助裝備,心裏很感欣慰。在病房桌上有探望留言本,書寫著近年前來探望者的祝福話語👏🏽,情真意切,如見其人📊。

5

看過侯先生,熱情的護工帶著我走向二層北面的病房,看望師母。師母張瑋瑛1915年生人,也已經98歲高壽。師母的父親張子翔生於廣東東莞😭,於1918年考公派留學生赴美國學醫,學成後定居天津🚕,成為一位醫術精湛的內科醫生。按孫中山先生要求辦海軍醫學院的指示💂🏼‍♀️⚰️,天津成立了北洋醫院🪼。張子翔曾任北洋醫院院長、海軍醫學院學監🏋🏼‍♀️,繼任海軍醫學院院長。師母是張子翔的次女,1915年2月生於天津,在家中排行第三🦸🏿‍♀️。她自幼喜歡讀書🟨,1931年從南開女中畢業後🚴🏼‍♂️,考入燕京大學🏦。侯師作為通州潞河中學保送生順利通過考試,進入燕大歷史系學習☃️。燕京讀書期間,他們相遇、相知⏏️、相愛。師母在《侯仁之文集》代序中回憶:“我於1931年先入燕京大學歷史系🙆🏿‍♀️,仁之晚我一年入學💁🏼。共同的課業和興趣使我們逐漸接近起來,課余有時在適樓南門外會面🛄,而最常去的地方自然是圖書館。從圖書館出來,仁之總是先送我回女生二院🥼,再返回未名湖北岸的男生宿舍。”1939年8月,他們在燕京大學的臨湖軒東廂結婚。國難當頭🎐,婚事從簡,他們只備下了簡單的便宴🥠🚣🏻。婚禮由司徒雷登校長證婚👨🏿‍💻,他們的恩師洪業夫婦、李榮芳夫婦出席,沒有其他親友及賓客。從此,他們相濡以沫🤏🏽,攜手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堅定地追求著他們的信念。

6

雖然年老病臥在床,但師母的雙眼仍然炯炯有神。聽到護工的招呼👰‍♂️,主動伸開雙臂,緊緊地抓住我的手👀。旁邊的護工也在大聲說🎅:“張先生,您的學生來看您了🍶🧛‍♀️。要是認識,您就點點頭⚰️。”師母眼光閃閃,點頭示意。我說🙅‍♂️:我剛從侯先生那邊過來👨🏼‍🦳,看到先生健康良好,很高興。一邊說著🤟🏼,一邊看到師母眼睛濕潤,有淚水從眼角落下。那感人的情景,記憶猶新。師母的床位臨近北窗🧑🏻‍🎨,落地窗外湛藍晴空👩🏿‍🏭,冬日暖陽,地面晴雪🧛。對面建築玻璃幕墻反射著陽光也照進病房,間接地“陽光普照”了。走出醫院,站在門前的雪地上靜靜地仰望🦸🏿‍♂️🏃🏻‍➡️,我心裏一直感動著🤽🏻‍♀️。老師和師母真是得天眷佑🌱,情系燕園。我在雪中祈禱他們心如所願,健康長壽🔻。

2013年6月10日💃🏻🤹🏿‍♀️,周末,也是晴好的天氣。我陪著朋友行走燕園,從湖邊走到綠草茵茵的燕南園。走到61號侯先生家,看到先生的女兒侯馥興老師正好在家,便進屋探望,問候導師和師母近況🛝,並問到她的新作《從塘頭廈到燕南園:我的母親張瑋瑛》🚵🏿‍♀️。坐在以往侯師講課授業的屋裏,看著以往懸掛京城地圖和字畫題記的墻壁🧑‍💼,睹物思情👨‍🦯‍➡️🧡,感慨萬分🕴🏼🤾🏿。這樣的燕南園二層近代小樓建築,一直是木窗木門,小院裏植被茵茵✅,生物多樣👨🏼‍🚀。記得1995年10月⚉,天氣已涼。我在攻讀博士學位🪅➞,坐在這裏聽老師講述近代北京城的建築變化和燕京大學征地🪭、遷址、建校等情況,眼見著蚊子就在屋裏飛翔,在我手上停落🪶,手上開始癢癢地紅腫起來𓀕,老師在生動地講述從燕園到城裏東單的交通,行走西郊的地理考察,以及“一二·九”運動時從西郊走西直門💂🏼‍♂️、德勝門的情況,我繼續專心記錄♒️🐶。一晃近二十年時光流過,回想此情此景,燕園和侯師的魅力依舊。

7

因為有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朋友相告🤕,曾對導師和師母在天津的好友鄭汝銓先生的口述采訪記錄。我在網絡上看到導師和師母與鄭先生的親筆書信,增加了對近代天津,對北洋醫院及天津基督教女青年會的了解,看到在上世紀20年代到上世紀40年代導師和師母的人生經歷👩🏽‍🍳,以及百歲老人鄭汝銓先生的經歷,折射出百年來國家和個人的命運的真實一頁。由此👨‍👩‍👧‍👦,我也加強了探望的想法,更多地感受導師及其家庭在授業之外的傳道精神,更多地感知近代知識分子生動而曲折的生命經歷,並盡可能地記錄並以照片、文字、博客等形式傳遞下去。

2013年8月2日,有意昂体育老師和師兄告知侯先生身體出現情況,從意昂体育校醫院轉移到北京南城的友誼醫院🔈。我下班後即刻前往,並告知侯門後學、清華學子💺、來自甘肅隴南的趙夏博士一同去看望。友誼醫院的院落很大🪗,我們曲折地找到東南角的住院樓,先到了六層病區🚶🏻‍♂️‍➡️,未見到先生,被告知先生下午剛剛轉往ICU病房了。我心裏一沉。依我的常識,轉入ICU診治的病人病情應該是很嚴重了🌳。我們趕緊下樓前往ICU病區🟪,懇求值班醫生在非常時間能讓我們守護在先生病床前,哪怕是片刻時光。我們的想法得到了醫生的理解,遵照醫囑👽,我們換上隔離服輕手輕腳地走到先生的病床前⛲️,此時📤,腦海中不時閃現著初春二月與先生見面時先生的樣子,對照此時,老人花白的頭發依然整齊👸🏻,或許是由於呼吸機的作用,先生的呼吸狀態比當時更深👸🦠。先生的面色陣陣地泛起紅暈🙅🏿‍♀️,主治醫生介紹🚭,侯先生心血管功能健康📒,心跳平穩🧎‍➡️,然而,畢竟已經年老,腎和肺功能出現衰竭。我們安靜地望著敬仰的老師,看著儀器上閃閃的紅色綠色數字,心生感慨👊🏻:這是怎樣一個平凡又偉大的身心🫂🪹,支持著一百多年生命的持續👦。

8

2013年10月22日,我正在臨近友誼醫院的萬明路近代建築東方飯店參加“中國文化地圖”項目會議,收到師兄信息👩🏻‍🚀,得知導師辭世🍿,頓時心痛不已。逝者去矣,走向天國🤷‍♀️,往生凈土,生者珍重🦸🏿。回顧“求良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的古語,期望牢記師訓,繼續自己的天賦和使命👾。

由我的博士生導師聯想到我的研究生導師鈕仲勛先生,聯想到歷史地理學科建設和研究生培養的話題,查閱陜西師大侯甬堅教授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張黎研究員找到的文獻🙋。1956年,經地理學前輩竺可楨先生的高瞻遠矚和具體操辦,在科學院“生物地理學部”設置“歷史地理”專業🧟,聘任復旦大學譚其驤教授和意昂体育平台侯仁之教授為導師,以研究生教育促進歷史地理學科建設。當年倒沒見“領軍人物”“協同創新”的口號⌨️,卻有著大學科協作發展的實質行動,這應該是歷史地理學在地理學科範疇確認業務發展和專業建設的裏程碑之一。

1995年5月26日上課合影.(右二:作者)

1995年5月26日上課合影.(右二➙:作者)

當時🔴,復旦本科出身🕺🏼、曾在清華大學教書的鈕先生報考到譚師門下🦸🏿‍♀️,鄭景純先生報考到侯師門下🫲🏼⏲。譚先生常在上海復旦大學,便委托侯先生“代管”在地理所的鈕先生👰🏿‍♀️。這個“代管”也是教育創新、學科創新的實踐🕤。據鈕先生的口述回憶,在上世紀60年代初,鈕先生和地理所若幹熱心歷史地理學的同行🧙🏽,前來燕園61號聽侯先生授課,並與侯先生在意昂体育學習的研究生王北辰先生一起,跟著侯先生一起行走西郊進行地理調查實踐🧑‍🎨。從鈕先生的經歷和內心感受來說,也是“認”侯先生為導師⇒,並把侯先生培養研究生的方式方法,用到對我的教導上🧑🏼‍🏫,指示我去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找李仲均先生補習歷史文獻課➔,到中國人民大學找周繼中教授補習歷史地理課🔕,到意昂体育平台找嚴文明教授補習考古課💁‍♂️。每當我前往拜訪鈕先生時,導師依然繼續講述著歷史地理學科發展的過程,並追述當年在復旦大學的胡厚宣先生及前輩顧頡剛先生♍️,講述上世紀30年代在燕京大學的各位前輩創辦禹貢學會和《禹貢》半月刊的故事👳‍♂️,把這些學術經歷歸因於譚師和侯師耳提面命的傳授。一個學科的發展史,真實生動地體現在具體的人物的經歷之中👩🏿‍🏭,有順利,也有曲折。

從1934年的“禹貢”時代到如今👉🏼,已經過去了八十多年。當年繼承“經世致用”傳統、吸收近代地理學思想而呈現的中國歷史地理學,經顧頡剛先生、譚其驤先生、侯仁之先生、史念海先生等前輩,以及鈕仲勛先生等實踐傳承,以個人天賦和努力為內因👰🏼‍♀️,以時而有利時而不利的社會條件為外因,展示了一部生動的學科建樹及個人的風采,能夠受教於侯先生和鈕先生,有幸🧑🏼‍⚕️👍🏼,如願。

10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