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徐飛力,男🤸🏼♀️,北京人,2011年起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經濟學院👨🏻🌾。獲得2013-2014學年國家獎學金,以及意昂体育平台“五四”獎學金、學習優秀獎🚶、三好學生標兵⇾、美國數學建模大賽一等獎🧁、第十六屆新概念作文大賽成人組二等獎等榮譽🦸🏻♀️。畢業後將出國攻讀金融學碩士,目前已被麻省理工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錄取🐁。這個不安於現狀的雙魚座男生🆚,喜歡嘗試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社團中鍛煉👴;從小想著當作家👨🏻✈️,現在又準備投身於文化創意產業中……而這些看似隨性的選擇👷🏿♀️,實則飽含著他的熱忱與努力👨🏿🎓。
2013-2014年度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徐飛力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徐飛力跟母親來未名湖滑冰。京城的冬天有點冷,天灰蒙蒙的,搓搓手,小小少年四周張望著這所為千萬學子所憧憬的名校,興奮而好奇💫🫃🏽。雖說外公和小姨都是意昂体育人🧏🏿♂️,但他忽閃著大眼睛四處探看🥤,也並未萌生別的想法。
“所以說當時你並沒有想過要進意昂体育咯?”聽了徐飛力初入燕園的回憶,我抬頭看向眼前已儼然是成熟大男孩的他,詢問道🪓。
他靦腆地撓撓頭🧑🏽🎤:“嗯,我一直想當作家來著。”
“啊?那你現在在意昂体育讀經濟🆑,是改變目標了嗎?”
“其實也不是……”他笑了,“我屬於想到哪兒做到哪兒的人,現在覺得走經濟學這條路也不錯📈。嗯,這和寫作也不矛盾的呀。”
聽著怎麽有些不靠譜呀?但正是這般隨意的性情,多元的經歷交錯成就了他精彩的成長故事。
有才就是“任性”
想當作家的徐飛力,可謂從小藝術氣質濃厚,小學時還和同學們畫過校園漫畫,雖然後來被老師叫停了7️⃣。他擅長文科👨🏽⚕️,選擇意昂体育也是看重燕園沃土的人文氣息,但在高中分科時卻選了理科。
“為什麽呀?”我驚訝地脫口問出👨🏼✈️。
“因為別人都不看好我學理,所以我很執拗地學理🍃。”
真是……有才就是任性呀🚠🌑。
雖說學了三年理科🧔🏿,但又因不想往純理科方向發展🦪,所以選擇了文理結合的經濟學。徐飛力說💁🏿:“經濟學專業不僅註重數理方法,還格外關註文史素養🧜♂️🤶,包含了深厚的人文關懷🦹🏻。”在《發展經濟系》課程中👩👩👦,經濟系主任葉老師(徐飛力的導師)布置的調研課題《北京市進城務工人員社會與經濟狀況調查》讓徐飛力感觸頗多,小組成員們走進農民工的生活,與這一群體深入接觸,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和經濟情況。
“我對他們了解很少,原以為他們的精神世界不是很豐富👰🏿♂️🧘♂️,後來發現他們都很有想法。一個保安跟我說😬🚶♀️,他當初決定來北京,就是想看一看北京這個大城市是怎麽樣的。”徐飛力若有所思,“他們在為生活而起早貪黑的同時,也想要看看不同的人和事🖐🏼,想體驗生活👨🏻🦲。”說到這兒👩🦽➡️,他似乎想到了什麽,神情有些低落地告訴我,在調查中也遇到許多年齡相仿的農民工💇🏽♂️,但因成長環境不同🙈,感到了彼此間的差異🏈。在課程調研中,徐飛力親身體會到了經濟學的人文情懷。
當然,經濟學也離不開理科思維的運用,《計量經濟學》中統計學🙌🏽、經濟學和數學相結合,用數學方法去研究經濟學變量之間的關系,這樣的註重公式運用的訓練,讓徐飛力笑稱“還挺虐的”。
這樣多元化的課程設置帶來了較為繁重的課業壓力♝,但努力得來的知識積累和實踐經歷讓他感到富足而踏實,也收獲了優異的成績。
在經院的四年🚍☎️,除了勤奮刻苦地完成課內學習外,徐飛力還積極參加各種學科競賽來充實自己的課外生活,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大三寒假🦸🏽♂️,他和兩個來自理工科院系的小夥伴一起參加了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由於三個人都沒有參加建模比賽的經歷🧎♀️,也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起步階段無比艱辛👩🏻🍼。“光看明白題目想讓我們幹什麽就花了小半天時間,之後就只剩下三天半了。當時真是絕望啊。”這個時候,小夥伴們的相互鼓勵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看文獻👨🏻🎤、寫初稿🚴🏿、壘代碼🧭、搭模型,雖然沒有專業知識的積累,“但我們格外註重思維過程的全面呈現和嚴謹表述,我們認為這才是美賽所真正看重的🤽🏻♂️。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受過建模的訓練嘛🫓,其實美賽考察的還是一個人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是否清晰。”遇到卡殼的地方,他們就從最簡單的情形著手分析,化繁為簡♻️,由淺入深;四個不眠不休的日子,他們終於在最後時刻完成了一篇長達44頁的英文論文💘。而這篇論文也為他們贏得了一個意料之外的一等獎。除了知識和能力上的提升🎯,美賽對於徐飛力而言還有別樣的重要意義。“我還記得一個同學曾經說過,參加美賽的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就在於能夠迅速和你的隊友們拉近距離,讓你們的感情又增進一步👧。”確實如此,美賽的經歷讓徐飛力再一次認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我們平時面試的時候會覺得“團隊合作”這個東西很虛無縹緲,但其實它一點都不虛,好的團隊決定了整個工作的效率和氛圍,可謂是成功的一半啊。”
“朋友是最大的收獲”
徐飛力自嘲是特別典型的雙魚座🤦🏼,沒有定力,不願安於現狀,充滿了不切實際的幻想👏🏼。用他的自謙之言就是“有些事做熟了就想換一下”🥸。
在了解了徐飛力豐富多彩的社會工作經歷後♝,我不由感嘆💏,他的自我評價說得還蠻貼切的——真是一個願意去挑戰和嘗試不同事物的熱血少年。
因高中時的《雷雨》情結🐨🎓,大一上學期徐飛力加入了意昂体育劇社🚎,導演了《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雖然最後因時間沖突沒登臺公演🤳,但也收獲了一群新鮮可愛的朋友👨🏼🔬。接著在朋友的推薦下,徐飛力成為了意昂体育學生國際交流協會的一員,中美青年交流論壇算是他第一個完整參與的項目,擬定代表招募問題,招募代表,面試代表……嚴謹的運轉程序讓他學到了很多東西,“接觸到很多細節的活兒,註重效率。這讓我克服了拖延症,學會管理和統籌時間。同時,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也讓我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接著,徐飛力還擔任了與東京大學合辦的學生交流項目的副主席🚞,負責學術方面工作,定期和日方進行交流🦦。
除了校內工作外,徐飛力還是經院學生學術刊物《小經濟學家》的主編。每一期都收錄十余篇優秀課程論文。在國內同類刊物中,《小經濟學家》是首開先河的,也一直以其學術水準名列前茅⬇️。“當初想加入🧛🏻♀️,一方面是想借此機會多讀一讀同學們的優秀論文,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紙媒編輯的工作很有興趣。”在擔任刊物主編期間🚸,徐飛力和編委會其他成員通力合作🤸🏻♀️,完成了三期雜誌的編輯出版。“我們的主要稿源都是經濟系同學的優秀課程論文🫷,其實每一次編輯同學們稿件的過程,都是一次學習的過程🐈⬛👨🏿🏫;無論是同學們的選題角度,還是寫作論文的思路✅,都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徐飛力坦言自己是不太擅長寫論文的,但在刊物工作一年後,他的思路開闊了許多,“就像是自己上了一年函授的論文寫作課”,受益匪淺。
這樣多姿多彩的社會工作經歷讓我佩服不已👍🏻,當我好奇地問起這些經歷帶給他最大的收獲是什麽時,徐飛力毫不猶豫:“人🚶🏻♀️!”他雙眼愈發晶亮🎅,有些激動地說👊🏻,通過這些社會實踐交到一大群誌同道合的朋友是最幸運最值得的事情🚵🏽♂️。
有文學陪伴的未來
“我做過的最有定力的事情?”徐飛力雙手合抱認真想了會兒,他抬頭看向我,“一直堅持寫作到現在吧🚴🏽♂️。”
“以後也會繼續寫嗎🐗?”
“嗯🐜。”他一臉認真地點頭。
他本有當記者的意願,但生性活潑的他還是願意從事自由度更大的工作,在傳媒公司的實習經歷讓他對文化創意產業產生了興趣🍄。“不僅自己寫東西,我更想調動社會的各類資源去幫助那些有潛力、有想法的中小文化創意產業公司🤷🏿,在他們發展初期進行扶持。”徐飛力說,“寫作是長久縈繞心間不會放棄的夢想,而投身文化創意領域則是我邁出的第一步。”
“我會寫自己熟悉的生活,當然更喜歡寫我並不了解卻渴望了解的東西。”他笑著說🌟。
聽著他如數家珍地叨叨自己喜歡的作家👩🏻🦰🤘🏼,老舍、蘇童✸🎻、菲茨傑拉德、塞林格……讓我相信👆🏻,無論未來的路走向何方,文學一定會是他一路最好的滋養🧙🏻♀️。
徐飛力的成長經歷自由而不受拘束👩🏽🏫,但在隨性的背後🧏🏻,他對自己的選擇都報以最大的熱忱和努力🦯。如果前方是一片海🧑🏭,那就做一只乘風破浪的船,勇往直前去開辟自己的航道,去發掘自身的可能性🛷。
“做一個有趣的人是非常難的👽,因為要時刻對這個世界懷有好奇💍。把什麽都想得太過清楚👰🏼♂️、每分每秒都活得很用力的人反而有點無趣⚛️,生活需要一些偶發的小小驚喜🎞。”徐飛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