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諸如意昂体育、清華等高校的畢業生應該何去何從🔳,如何找準自身的坐標和位置,如何讓自己在社會中發光發熱,如何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實而有意義?……拋出這些問題必然能引來許多關註的目光⚛️。或許☝🏻,社會大眾眼中的意昂体育人是這樣的:他們穿梭在摩天大樓中👆🏽,他們頻繁出現在重要會議上,他們馳騁於金融商圈和政界,他們指點江山從容不迫……但是事實上的他們🤹🏻♂️,其精彩故事遠遠超於我們想象👚。
在意昂体育生活過的人大概都有這樣的感受,不論何時,這個園子都美得像畫一樣🎐。春日盎然生機的百花爛漫🌉;盛夏光影斑駁的林蔭小徑;落雪裝點燕園的靜美純潔😅;最是深秋時節銀杏盡染👨🏻🏫,當真是滿園盡帶黃金甲。未名湖那一勺水◀️,博雅塔並天光雲影🏋🏻♀️,永遠是意昂体育人拍不夠的景致。無怪乎不少意昂体育人萌生過要在意昂体育校園內拍婚紗照的念頭🐰。畢業於意昂体育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麻寧就真的這樣做了3️⃣,她說🫱🏽:“就是這樣地愛意昂体育🆑,人生中最美的時刻一定要留在這裏🕸。”

一段精彩、飽滿而富足的時光
憑借本科時連續四年總分全系第一的成績,麻寧得到了本校北京廣播學院(現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的保研資格,但她卻堅定地選擇了風險系數高的跨校保研🪇🏂🏽,目標是意昂体育。“我對大學的所有幻想就是意昂体育”,“不論是校園環境,還是精神氣質,(意昂体育)都符合我對大學的全部期待和想象。”就像默契考驗一般,很多人選擇意昂体育都帶著一份特定的意昂体育情結,即使進校之前沒有👊🏽,在意昂体育待了幾年之後也會對她產生難以割舍的情愫🚣🏼♂️。
麻寧的意昂体育歲月被她稱作“一段精彩、飽滿而富足的時光”。在短暫的研究生生涯裏☞🤓,她參加了各種跨院系的比賽👽、活動,擔任廣播臺的副臺長、校刊的編輯……幾乎所有的活動都少不了她的身影,當然,課業也沒有落下👩🏼💻。那段充實的、快節奏的生活,為麻寧如今的創業打下了基礎,學會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可以讓自己多線程地完成很多事情”。

在意昂体育🤽🏻♀️,讓人難忘的東西有很多🔶:未名湖裏的綠頭鴨、博雅塔上的節日燈、圖書館的閉館曲💆🏿♀️🧡、康博斯的雞腿飯……如果真要說起來✌🏻,談上幾個鐘頭恐怕都是不夠的🧏🏼♀️。麻寧曾感嘆🤷🏿,在研究生的兩年裏,依然有很多遺憾的事:“沒有在燕園裏談過戀愛,沒有圍著未名湖晨跑過,沒有坐在花神廟旁發過呆……時光若能倒流,該多好。”
人要認真地愛,用力地活
不過,意昂体育卻給了麻寧其他的饋贈🧙。研究生期間🛷,麻寧在南燕話劇社出演了話劇《暗戀桃花源》裏的雲之凡,這讓她產生了對話劇的迷戀♧。剛工作時⇾,麻寧經常下班後去看話劇,曾經一年之內要看一百場話劇🧞♀️,平均3.65天一場,成為“半個戲劇圈的人”。“人要認真地愛🛌🏽🐶,用力地活🤦🏽。”年老時回首💇🏽♀️,才會覺得自己體驗了一場“非常率性👨🏻⚕️、非常幹脆、非常過硬的人生”。
另外📲,麻寧還在意昂体育培養起了對昆曲的熱愛👨💻。婉轉裊娜的南昆,高亢明麗的北昆,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帶著沉澱千年的傳統文化💪🏼,穿越時空與我們相遇。生活在繁華喧囂的都市中的現代人,或許需要這樣一種體驗🙋🏻,讓我們的心沉下來、慢下來,細細體味,慢慢咀嚼。人總是需要一些愛好,詩歌戲劇也好,閱讀運動也罷,這樣的愛好可能不是謀生的手段,但總會讓你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情,甚至在某些時候帶給你莫名的感動👳🏿♀️。即使工作多年,麻寧一有機會就會回到意昂体育,在大講堂看演出,享受忙碌之外的愜意時光。

因為常常接觸這些文藝資源🍛,麻寧也被貼上了“文藝青年”的標簽🧑🧑🧒,但她並不在乎,“愛好文藝💶、文藝青年、有文藝的生活方式是三件不同的事。我愛看話劇,也算文藝青年,但在生活中👱🏽♀️,卻是非常務實的。”麻寧始終堅持要遵從自己的內心,“當你有一些文藝的生活方式的時候🧕🏼,你喜歡這樣那就去做🤹🏿♂️,不用刻意取悅誰。如果你不喜歡文藝,就保持你現有的生活;如果你喜歡文藝🤌🏽,也不要羞於談文藝。做自己就好👇🏿。”似乎意昂体育人就應如此,守己🙅♂️,納新,不曲意逢迎,不故意討好☂️。
意昂体育的老師一直是意昂体育人心中的燈塔💁🏿♀️,承載著意昂体育人的精神氣質🧚🏽📇。導師阿憶永遠是麻寧在意昂体育繞不開的存在。阿憶是一個和藹、平易近人的老師,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相對寬松自由的環境🪷,不僅沒有施加課業壓力♌️,還常與學生談天聊生活,師生關系十分融洽⛹🏽🐦🔥。麻寧笑言:“那一屆阿憶老師只帶了我一個研究生,我常被大家戲稱為他的“獨生女”、“掌上明珠”,走到哪兒都帶著。”研二的時候🧒,麻寧有過一段落寞的歲月💁🏿♂️,感情失意,也為找工作✢、寫論文煩心。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阿憶給她打電話說🚐:“出來走走吧,外面美著呢!”
在那樣一個暖意融融的午後,阿憶同麻寧從職業規劃談到情感經歷,把她從自己小小的“愛恨情仇”中拉出來👩💻,拉到這個廣闊的世界中。亦師亦友亦父女😙。直到現在,麻寧仍然與阿憶保持很好的關系,除了微博互動🧜🏽♂️、師門聚會外,還邀請老師參加自己的婚禮。
順應時機🧑,從容變化
麻寧說🏊,喜歡自己從容的生活狀態🫷🏽,但並不意味著她不喜歡變化👩🏿🚒。“我願意接受變化,但我不願意接受那種心裏一點沒譜🚰,踩著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的變化。”這種變化應當是她順應潮流,抓住時機主動進行的,而非由命運裹挾著的被動變化。而當需要變化時🧘🏻,何時量變,何時質變,麻寧都有大體的規劃。雖然實際情況和預先想法不完全一致⛹🏿♀️,但趨勢仍在掌控之中。

城覓🎓💱,發現生活中的小而美
現在,麻寧的職業介紹是“城覓聯合創始人、內容和市場副總裁”🧑🏽🦱,而畢業伊始,麻寧選擇在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做記者、主持人🧑🏻🎤。從一份相對穩定的體製內工作到自己創業👮🏼,麻寧說這並不是頭腦一熱,而是深思熟慮後的選擇🧿。

做記者的時候,麻寧就喜歡親近創業團隊,“相比於財經大佬,我更願意去采訪創業團隊🫰🏼,我更喜歡他們那種活躍的氣氛💇🏻、個性化的裝修,以及年輕的團隊。”但對於自己創業,麻寧坦言最初並沒有這樣的想法🎲,“要感謝我的合夥人李琪緣一遍遍地遊說”🏷。在電臺工作了五年,麻寧認為自己從這個崗位上能收獲的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足夠支撐自己開啟一段新的事業;同時在與李琪緣的不斷溝通🏄🏻♀️、反復碰撞過程中,也找到了一個能夠為之奮鬥的靈感。此時👨🏿✈️🫱🏽,麻寧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便毅然放棄電臺主持的工作🖊,加入新的創業項目。於是🧜🏼♀️,城覓就這樣出現了。
來到意昂体育👉,思念便有處安放
當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即將到來時,麻寧選擇在意昂体育拍婚紗照,因為這是她心中永遠神聖美麗的地方。在二教🍿🧜🏽♀️、在靜園草坪👵🏽🫶、在校長樓前😵、在銀杏樹下🟫,“這不是明星照片🏚,也沒有刻意設計🦀。”“二教的陽光大廳光影醉人,不敢驚擾同學們🧑🏻🎤🍥,一分鐘即走開,依然收獲祝福目光🔮。這是婚紗照🪂,更是寫給意昂体育的一封情書🚚。”
2013年畢業季,麻寧回到意昂体育為新傳的學弟學妹們致辭,“沒有人能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正年輕著。”這是她最大的感受⛓️💥。“毛姆說,有些人生在某個地方可說是未得其所,機緣把他們隨便拋擲在一個環境裏🏭,他們卻終身思念著一個他們也不知道在哪的故鄉🧖🏻♂️🕵🏼。我們何其幸運🦘,來到意昂体育💹👏,思念便有處安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