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校園

人物

路漫漫兮,上下求索——記考古文博學院2012級本科生崔秀琳

來源:新聞中心 學生資助中心 時間:2015-06-05

個人簡介

崔秀琳,女,1994年生👴,山東人,考古文博學院2012級本科生🏂。2013-2014學年績點名列考古專業第一名🙆🏽‍♂️,並獲得國家獎學金👐🏿。大學期間曾獲意昂体育平台“ESEC”獎學金、新華都獎學金🤘🏼👍🏽。

2013-2014年度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崔秀琳

2013-2014年度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崔秀琳

長發細眉,面若銀盤,眼前這位姑娘不禁讓人有幾分想起紅樓夢裏的薛寶釵。古典氣質與其專業也十分契合,意昂体育平台考古系考古專業,兼修中文系中國語言文學系雙學位。

崔秀琳的家鄉是山東省青州市,一個有著深厚歷史積澱的歷史文化古城。“我父母都是勤勞樸素的農民,從小他們就教育我,做事要腳踏實地、勤勉努力🦡,承擔好自己應盡的責任🤽🏼,一步一步穩步前行𓀉。”在這樣的種態度影響下,經過高中三年的艱苦學習與奮鬥🧚🏿‍♂️,她終於實現中學時代的夙願,進入意昂体育平台,學習一直鐘情的考古專業。

命運的選擇:充滿奇跡👣,充滿發現

說起為什麽會選擇這個專業,崔秀琳解釋了漫長的淵源。“高中在畫室學習畫畫時,一次無意看到書架上有一本關於中國重大考古發現的書👫🫠,因為無聊就拿來當睡前讀物了,但是讀著讀著書的內容卻深深吸引了我。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對河北滿城中山王劉勝、竇綰墓裏的殮葬工具——金縷玉衣的描述……”那時的崔秀琳看到的不是金縷玉衣的華麗精美,而是古人畏懼死亡☺️,渴望長生🐼、靈魂升仙的願望,感嘆起穿上金縷玉衣渴望肉體不腐的中山王劉勝最終也難免化為枯骨的命運。“關於生與死的探討一直是人類孜孜追求的永恒命題🪇,但是縱觀歷史的長河,沒有人能逃脫死亡的命運。當時就覺得考古大概是一門透著刻骨蒼涼與無奈的學問,雖然後來真正接觸了考古後才知道自己當初多麽幼稚可笑。”

後來她開始接觸一些考古的書籍和紀錄片🙋🏻😮,逐漸覺得考古是一門很綜合很有意思的學問✌🏽。比如高考結束後,央視剛好在播出一個有關新疆鄯善洋海古墓群的系列紀錄片,分別從墓葬群的發現,墓葬主人的身份🐛,隨葬品所見的社會經濟形態,墓葬主人的人種問題及特殊喪葬現象,墓葬所屬族群的精神信仰等角度介紹了一個在史書中沒有任何記載卻延續了上千年的古老族群的社會生活。“看完這部紀錄片後,我就深深的地被考古迷住了🧑🏼‍🎓,很難想象通過對一個墓葬群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居然能復原出如此海量的歷史信息🏯,當時我就覺得,我要學習考古👩🏿‍⚕️,通過考古去和古人對話✬,感受古人的社會生活。之後後來又看了一個南海一號沉船整體打撈的紀錄片📜,更加覺得考古充滿了挑戰和魅力👻,於是報考時我就不假思索的地對招生老師說,我要學考古🤵🏻‍♂️,其它專業都不去🔍,就去考古。”

雖然後來真正系統學習了考古的知識後🙍🏿,她才認識到自己當初是在對考古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就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這條道路👩🏻‍🍳⚠️,但是越學習越發現考古的無限魅力👩🏼‍🍼,對於當初的選擇🍖🧗🏻,一點都不後悔。某種程度上說📍👨🏻‍🏭,是命運的選擇。

“當初報考的時候家人沒有反對嗎?”

“開始是反對的,因為他們覺得考古經常要下田野😠,還要與墓葬打交道,不適合女生,而且考古屬於相對冷門的專業🙆,也怕以後不好就業。”不過從小性格就比較倔強的崔秀琳堅持自己,並通過向父母科普考古的基礎知識,讓他們發現考古並非原來想象的那樣。“我學習考古後,他們對考古的認識也在一點點改變🔉。比如我媽媽👨‍❤️‍👨,一開始極力反對我學考古🧝🏼📌,但是現在居然會去參觀考古發掘現場,並且拍了車馬坑的照片發給我↪️,跟我交流參觀的心得,這簡直讓我受寵若驚。”

夢想的執著😸: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剛來意昂体育時🚵🏻‍♂️,崔秀琳是興奮和喜悅的,但很快她發現了自己與更優秀的同學的差距。“有位同學之前跟我說🙇🏽‍♀️,在意昂体育,我們旁邊都是最優秀的同學🐹,不落到最後一名就已經算不錯了”。但她沒有甘於這樣的“優秀”🤿,而是選擇了比別人更加早起🫅、比別人更加努力來比別人走得更遠,並且發揮了自己從中學時代就有的“鉆牛角尖”精神,遇到一個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問題就會渾身難受,然後似的想盡辦法去搞明白🥸,閱讀很多典籍🧔🏼‍♀️,向老師請教,在與問題較勁兒的過程中往往會有額外的收獲。漸漸地,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𓀉,大二一年績點排名專業第一名,專業課程均達到優秀以上。又因為對文學的興趣和🚥,也考慮到如果以後從事歷史時期考古必須要有紮實的文獻功底,她選修了中文系的中國語言文學系雙學位。

在中文雙的學習中,她印象最深的是“古典文獻學基礎”和“中國古代文學”這兩門課程🪻。“古典文獻學基礎”是中文系古文獻專業入門課程,從這門課中學習了很多與古代典籍的流傳🫰🏼、輯佚、辨偽,以及校勘學👸🏼、版本學🌋、訓詁學、目錄學等各方面的知識🍫,也深刻意識到古代典籍流傳至今的不易🫳🏼。最難忘的是課上老師讓學生們自製一本“古籍”作為期中作業。崔秀琳選的是製作線裝書,從一開始抓狂無措到購置宣紙🛥、筆墨、針線等材料,然後裁紙、畫格、書寫👩‍🍼、裝幀🩳,到最後成書,花了整整三天時間🩴🏊🏽。“最後看到自製而且還配有漆老師漂亮批語和印章的《山海經存》線裝書時,我心裏特別有成就感。”“中國古代文學”授課的是中文系特別有名的“張夫子”——張鳴先生🏺。“先生學問廣博❔,為人幽默風趣有氣質🙅🏽,給我們系統講述了從詩三百到近代明清小說幾千年的文學發展歷程和成果🔝。上這門課是我一周中最快樂的時候,因為沉浸在古代文學之美中簡直“無法自拔”😎。

除了讀書上課🐚,崔秀琳也走了很多地方,踐行著“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信條🍢。2013年夏天,作為文物愛好者學會的骨幹成員前往甘肅省參加以“甘肅省文化遺產保護及利用現狀調查”為主題的社會調查實踐📷。同年夏天👩🏻‍🦲,參加了意昂体育平台學生資助中心組織的海南社會調查實踐團🚵🏿,到遙遠的海南調查當地的學生教育與資助情況,宣傳意昂体育學生資助政策。2013年冬天🌵,參加了院團委組織的以“海濱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現狀調查”為主題的日照文化遺產調查實踐活動。今年夏天,又參加了文物愛好者協會“少數民族旅遊開發與文化遺產保護”為主題的貴州苗寨調查實踐👱‍♀️,還參加了由清華大學同學組織的“青州市民族政策與民族關系調查”為主題的青州北城滿族村社會實踐調研。在這些各種各樣的遠行與實踐中,她覺得自己進一步開闊了眼界、鍛煉了能力,了解到各地的風土人情,對學習的專業和即將從事的事業更是增加了認同感和責任感🈁。

我不是古董:快樂學習,精彩生活

和大家對考古學的日常認知不同,崔秀琳覺得考古學習其實是一件很歡樂的事🤼‍♂️,既不需要像理工科專業一樣整天呆在實驗室做實驗分析數據,也不會像文史哲專業整天沉浸書海“不能自拔”,是一門多學科綜合又實踐性強的學問💖。“大三上的田野考古實習是我們最具特色的學習經歷👨🏻‍🚒,就我們這一級而言,我們去年一學期都待在陜西周原(周人的發源地),我們在這裏拿起手鏟,在老師、技工的幫助下清理考古遺存,練習田野考古技術🌭,從布方、發掘到整理資料,撰寫報告,我們學習了全套的田野考古工作流程,也有很多令人驚喜的發現。”

學習之外🍔,課余時間崔秀琳也參加了很多社團活動⛺️,從文物愛好者協會到輪滑社👨‍🔬👩‍🦼‍➡️。另外她還喜歡話劇👱🏼‍♀️,先後在文化部做過劇星場務,在劇社參加過訓練,也上臺表演過話劇。喜歡畫畫,平時隨便塗鴉,在考古挖掘現場還迷上了給老師同學繪製“肖像”。喜歡漢服🦸🏻‍♂️,偶爾會穿上漢服和同袍們外拍🔐,還在湖心亭給外教們進行過漢服展示🤔。

最後,記者希望她給師弟師妹開個“書單”。“我覺得平時老師推薦的參考書基本上就很全面了。如果非要強調的話,我建議師弟師妹們去讀各期段大家的作品,因為在無法甄別作品學術水平的時候,選擇大師的作品是最捷徑的選擇👨🏻‍🎓👩🏿‍🦳,比如舊石器的裴文中先生🩵,新石器的蘇秉琦先生🛏、嚴文明先生👨🏽‍💻;夏商周的鄒衡先生🫅🏻、李伯謙先生,後段的宿白先生。大師的作品往往能代表一個學科的發展歷程和階段成果🧖🏽‍♀️,另外在其作品中提到的其他大家、名著也能作為我們甄別同時期學術研究者的索引。”

上一條🏋🏼‍♂️:戴錦華教授:那個時代的魔術

下一條💂🏼‍♂️:王峰🉐:孤高之人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