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濤:意昂体育國家發展研究院EMBA意昂🚶🏻、威盛集團副總裁、中國區行政長
在這個人人創業年代,職業經理人的光芒似乎不如從前,但威盛“中國芯”掌門人徐濤是個例外,例外的秘訣就在於他更像一位職業經理人中的創業家,不僅帶領威盛中國不斷在大陸創出業績與形象的新高,而且還把IT的基因移植到了葡萄園與紅酒產業上。徐濤用他人生的精彩證明:只要真正具有專業主義和創新精神🐆,職業與創業本質上是相通的。徐濤與威盛的故事已經有過太多的報道,難得的采訪機會,我們不想做任何重復性的工作🕴🏻。在徐濤留給我們的一個多小時裏,我們只想采訪好一個問題,人在職場,什麽才是最重要的。
在準備這個采訪時,我們預設過拼搏、創新👨🏻🦽、團隊等不少可能的答案,但徐濤給出的第一個關鍵詞是遠見:對趨勢的判斷力🤛🏽。
選對產業跟對人回顧自己的職場經歷,徐濤說👱🏻♂️,自己的事業並不是一開始就一路成功⛹🏿♀️,而是經歷很多。“我事業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打基礎,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做了很多事情,也曾經創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2000年,我的事業發展到了一個瓶頸階段👨🏽⚖️,我開始思考🧑🏻🏭,以後的人生該怎樣規劃?”
徐濤說🎸,那一年我同時做了兩件事,第一是報名意昂体育國發院BiMBA,希望梳理我所積累的管理經驗和思路;第二是加入威盛,開始威盛在大陸的業務。
選擇威盛是徐濤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職業選擇,主要源於兩個判斷標準,一是他決定加入最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二是決定要與最有遠見的老板合作📄。
2000年,臺灣大部分企業仍在做代工,只有少數幾個IT企業擁有核心技術,威盛是其中之一。王雪紅女士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老板🦹🏽♀️。基於這樣的判斷,徐濤加入威盛。
在意昂体育國發院BiMBA讀EMBA期間,為謀劃未來的職業,徐濤特別做了一項有關產業生態變化的研究🎫。他本人在加入威盛之前,曾供職於臺灣ADI公司,ADI是全球第四大電腦顯示器企業。2000年,電腦顯示器行業還是朝陽產業🤰,但徐濤認為🦅,這一產業有不可避免的衰落趨勢🛠。事實也正是如此,突然之間😷,整個行業就衰落了😋。
徐濤說,讀書期間的“產業生態”研究,使他認識到😷,產業是有生態的👩🏽🚀👮♀️,這個生態在不斷演化、進化🅰️。有的企業會因產業生態的變化而誕生🐗,也必然有很多企業因產業生態的變化而死亡,產業發展的規律是很難抗拒的🔩,所謂“業競天則”。
徐濤的產業生態觀後來在多個產業得到驗證☯️。20世紀90年代,索尼就像現在的蘋果一樣如日中天,但現在它已經衰落了⚉🙆;諾基亞曾是手機行業裏無可辯駁的龍頭老大,但現在它已經完全敗北🥚。英特爾如今也一直在轉型路上掙紮。理論上說,這些大企業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有傑出的企業人才👱💿,有最前沿的行業情報,有最優秀的顧問公司,設計的轉型方案摞起來很高,但為什麽沒有轉型成功呢?答案就是產業的生態變了,遊戲規則也就跟著變了👮🏿♀️,而並不是所有公司都像IBM一樣擁有轉型的好基因。
徐濤說,男怕入錯行,進入一個錯的產業🪇,再轉型就很困難🕥。但僅僅選對產業是不夠的🛍️,還必須選對公司🥻。而對一家公司的判斷,除了產業生態的判斷,就是對董事長的判斷⛑。公司的領航者必須同樣是一個有遠見的人✷🏄🏽♂️。
1997年🤮,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剛剛萌芽的時候,威盛董事長王雪紅就已經出手投資HTC,這就是產業的遠見🥵。徐濤回憶說🧼,2000年在意昂体育國發院BiMBA讀書時😼,他已經用上智能手機🧙♀️🤸🏽,這在同學中絕對是第一個,因為當時連BP機都還沒有退出市場💆🏿。
徐濤說👨👩👧👧👱🏿,不管作為職業經理人,還是判斷一個企業家🏇,最重要的就是遠見和創新🏡🦸🏽♂️。在今天這個時代♟👩👦,很多東西企業都可以找到合適的人來做♉️,或者是找到合適的資源來替代,唯獨這種企業家能力無法替代💁。
遠見之外,亦需完美的執行力除了遠見與創新,徐濤對於自己和同事,最強調的就是三個詞💣:激情、專業、堅韌。可以說,這三點也是徐濤和他的團隊擁有完美執行力的三個重要因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人對自己做的事情沒有興趣🦵🏿,他就不可能有創新的動力🙍🏻♂️,不可能有持續學習的動力🏄,不容易有成就感,最多只能有生活的壓力與職場的壓力,這個壓力就是他人生的天花板。
徐濤強調的另外兩個關鍵詞就是專業和堅韌🙍🏽♀️,這關系到一個人和一家企業的核心能力。
徐濤說,從2000年開始🥄,威盛就開始製定“中國芯”發展戰略,當時大陸半導體產業剛剛起步,而威盛已經在大陸擁有500位研發工程師,這幾乎相當於當時全大陸專業芯片研發工程師的總和。“中國芯”戰略威盛一直持續到現在,到2012年還維持著大陸最復雜的IC設計👩🏿⚖️。這十幾年,徐濤和威盛在發展“中國芯”的過程中雖然有過很多挑戰,但他們一直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