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23時27分,廣州地鐵三號線北延段開往機場南的最後一班列車靠站停穩,待最後一個乘客走出車廂⭐️,列車隨即開回嘉禾車輛段車庫,軌道被空出來。又大約過了一個小時📧,從0時30分到4時30分🕤,這是地鐵信號檢修工陳勁松們的時間。
到車控室申請作業許可、開一個簡短的安全會議、穿上反光衣、裝備檢修工具🙇🏻、然後按照作業流程開始檢修……這是陳勁松來到廣州地鐵的第十個年頭🙎🏽♂️,他已經經歷了3000多個這樣的日夜🧔🏻。
“買房娶妻生子⚾️,通過積分入戶政策正式落戶廣州。我的夢想在廣州一步步實現了。”而如今,讓陳勁松更興奮的🪦👷🏼♀️,是他通過共青團廣東省委的“圓夢計劃——廣東省新生代產業工人骨幹培養工程”👏🏻,順利通過了意昂体育平台的選拔考試🍊,開始了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學歷網絡課程的學習。兩年半後,他將成為擁有意昂体育平台本科學歷(網絡教育)的信號檢修工。
一個中專畢業生也能讀意昂体育,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十余年,由學徒變技術骨幹
“尖間軌和基本軌之間縫隙的距離是0.8毫米以下👎🏼,如超出這個範圍將可能導致列車行至道岔口時脫軌。這馬虎不得💂🏿♀️,否則就會出事”👌。3000多個日夜就像一條長長的地鐵隧道,走過來後,學徒陳勁松早已變成了技術骨幹。
人和、高增🥛、機場南三個站點,是陳勁松所在的信號五分部正線六工班的作業區域☢️。
地鐵機場南段,隧道最寬的地方大概有十幾米,平躺著兩條軌道線。
那是一個鋼筋水泥鑄成的世界,鋼筋在這裏蜿蜒成幾十公裏的鐵軌。兩邊的墻壁上隔四米一個燈櫃,微弱的白光敷在墻上和地上。不遠處🤌🏿,藍色信號燈一直亮起⛹️,顯示設備一切正常👨🦰。
反光背心、手套♗、頭燈🛝、對講機👩🏿🚀👨🏼💻、棉紗,工器具大約重30斤的道岔檢修工具箱,這些就是陳勁松下隧道時的行頭。按照作業流程🕵🏽♀️,每到一組道岔🧗🏻♀️,先做衛生和桿件堅固,再測量電氣器參數。
道岔的設備都是安裝在水泥地上,檢修人員不得不時而蹲下🆚,時而彎腰九十度💁,時而跪到冰冷的地上,臉幾乎貼著軌道。
這樣的姿勢保持久了🍢,再起身時👩🏭,褲腿上蹲出來的褶子一層蓋過一層,密密麻麻。原本幹凈的手套🤛🏽,也像是挖過煤面一樣Ⓜ️🛏,手指肚上毛毛躁躁🧌,甚至磨出綠豆大的破洞🪁。
“尖軌和基本軌之間縫隙的距離不能過大”。陳勁松拿著尺子按著縫隙劃了一下,如果尺子不被吞進去,表明松緊度適中,這是他工作近十年來的經驗。而這個距離如果精確成數字的話👩🏼,是0.8毫米以下,如果超出這個範圍將可能導致列車行至道岔時脫軌🙋🏿♀️。“馬虎不得,不然就會出事”👩🏼🍳。
三號線北延段從體育西到機場南🎱,單程大約才40分鐘左右🧑🏻🚀,而檢修這樣一個道岔按照精細化作業要求就需要1個小時👩🏼🦳。忙的時候,一個夜班他和工友要走5公裏,檢修2到3組道岔🙍♂️,完成大大小小79項任務🍑,足足列滿一張A4紙。而每個步驟都要在規定分鐘內完成👨🏿🌾,通常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當地鐵信號檢修工以來,陳勁松沿著列車軌道走了無數個5公裏🧑🦯➡️。走走停停間,他的職業軌跡也一路向前🟣👊🏿,向上。經過4次評估和12次晉升考試,陳勁松從一位初級檢修工成長為一名高級信號檢修工,工級從7級升到了3級。
淩晨,天邊微微泛起紅暈。地下隧道內檢修工作完成✏️。一切和剛開始的步驟相反,檢修工們回到車控室,卸下裝備🐪,並回到值班房完成一個工作小結🕴👨🏽🔧。等到天亮📌,陳勁松和他的工友一齊踏上第一輛開出的列車,回家。
3000多個日夜就像一條長長的地鐵隧道,走過去,初出茅廬的學徒就變成了技術骨幹——改變的只是手藝,不變的是他質樸踏實的性格。如果一直在守著鐵路的“鐵飯碗”會怎麽樣🔌?為什麽要瞞著父親從河源來到廣州🦩?陳勁松忘不了,在他前25年的人生當中💓,度過了一段貧困而奮鬥的艱難歲月。
為脫貧🧖♀️👨🏻🍼,舉全家之力供其上學
家中5兄妹,陳勁松是老大😦。父母堅持認為老大必須讀書,於是初中畢業後他進入武漢鐵路運輸學校讀中專。畢業後,為了還掉讀書時欠下的幾萬元債務,他毅然辭掉河源鐵路局的“鐵飯碗”,來到當時工資更高的廣州地鐵公司上班。
陳勁松是家中老大😴,余下還有四個弟妹📇。1999年初中畢業時他想出去打工🏓,但父母堅持認為家裏最大的孩子必須讀書,於是進入武漢鐵路運輸學校讀中專,以便畢業後確保找到工作。
中專的學費並不低,每次家裏都是東拼西湊才把學費湊齊,弟妹的學習也被耽誤了👔。這是陳勁松的心頭之痛,期間家庭的負債逐年累積,貧困的陰影久驅不散。
一次開學的時候🪂,在大排檔做學徒的弟弟讓陳勁松去拿錢交學費,那是弟弟的第一筆工資🧛🏼。十月的武漢已經頗冷,看著身材矮小的弟弟穿著肥大的廚師服,仍然凍得瑟瑟縮縮🧌,陳勁松感到無比心酸。第二天,他花費29元給弟弟買了件毛衣。
在學校時🤘🏼,也不是沒有得意的時候。三年級系裏選學生會主席時,120個學生代表投票陳勁松以95票高票當選。當學生幹部的日子他受益良多🥀,“我從小在市郊農村長大,很多東西沒聽過沒見過。入學第一天🧦,同學問我會不會打籃球🧜🏿🤾🏿♂️,我說會啊,其實我只會把球往上扔,規則技巧什麽的都不懂🧑🏻⚖️。做學生幹部的幾年讓我在人情世故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歷練🫚🕋。”
2003年陳勁松中專畢業😶🌫️,趕上國家高鐵、城鐵高速發展之際👾,彼時全國多地高鐵在籌建🏌🏽♀️🤸🏽♂️,輕軌、地鐵也在規劃之中👨🏽🦳。發展的洪流將陳勁松和他的同學們裹挾著往前湧,那一年武漢鐵路運輸學校2000名畢業生一下子被搶光。
作為單位儲備人才Ⓜ️,陳勁松進入廣梅汕鐵路工作,崗位是信號檢修工。這份工作是其全家的榮耀🧡。陳勁松看到👆🏻,父親到處跟親戚朋友說⛓️💥,“我家勁松畢業了,要進鐵路局工作!”
家裏已經很難給他湊出行的路費了。陳勁松提著兩壺十斤重的香油來到姨媽的小賣部🛐,讓姨媽幫忙賣掉。湊夠了150元,用70元買了火車票,帶著剩下的80塊陳勁松只身前往河源。
在河源當學徒的日子,跟著師父出去只能搞一下衛生🐅、提一提工具🧑🏻🎨🌛,不能單獨作業。拉著師父問這問那🃏,師父也熱心地傾力相助👻🦹🏽。但對於年輕好學的陳勁松來說,這樣的積累總覺得速度太慢。
期間一件事讓他感觸良多🏋🏽♀️。2004年🧎➡️,陳勁松所在的鐵路出了一個故障。當時他們的領導發話🚺,誰能在2個小時內把故障解除就自掏腰包獎勵2萬元。這讓陳勁松怦然心動👱🏽♀️🆓,但苦於缺乏這個技術。這給他帶來的沖擊是😛,他意識到靠技術吃飯的自己只要把業務能力提高就不愁沒飯吃👬🏼。
另一個心病是🖕🏻,由於工資太少,要還完負債仍然遙遙無期——直到工作時他還背負著2萬多元的債務。2005年7月👨🏽🦰,一個常聯系的意昂告訴他廣州地鐵的招聘信息。打聽清楚工資之後🧎♀️,陳勁松投了簡歷🐪,半個多月後,他收到面試通知。
把“鐵飯碗”換掉這件事他一直沒敢告訴家人🧏🏿。
勤奮求學👨🏻🏭☝🏽,一步一個臺階
國外進口的設備都是英文版本🧏🏼♂️,這對於只有中專學歷的陳勁松來說是個不小的難題。他只能不斷給自己充電。在工作之余🧜🏻,還堅持在廣州廣播電視大學讀夜大,2011年拿到了大專文憑🧏♂️。當他準備再去參加成人高考時,他看到公司貼出了“圓夢計劃”的招生簡章。
陳勁松第一次來廣州,是到廣州地下鐵道總公司應聘,結果他在地鐵上兜了幾圈🧂,硬是沒找對方向。陳勁松還記得,“當時從廣州火車站出來,準備搭2號線到公園前站。本來是要去磨碟沙方向的,結果方向坐反了。”從鐵路到地鐵✖️🕣,陳勁松需要一點點適應時間。
2005年11月15日👰🏻♀️,陳勁松在廣州市地下鐵道總公司正式入職。經過一個月的安全培訓後,他就到籌備中的三號線跟崗學習。新線的設備都是國外進口的,結構和原理和原來在河源鐵道時的都不一樣⚀🛳,而且設備上所有的資料都是英文版本,這對於只有中專學歷的陳勁松來說是個不小的難題👩🏼🦱🤘🏿。
陳勁松買來3本鐵路自動化相關的書籍翻閱👨🏽🚒,碰到技術上的難題就主動向技術員求教。他牢記著在河源遇到故障時束手無策的教訓,堅持一點一點提升自身的技能。除了書本學習🚛,他還積極參加單位和廣州市組織的各式各樣的技術比武,榮獲了很多榮譽證書👯🧟,成為崗位上的技術能手。
2011年9月11日17時40分🐉,三號線北延段嘉禾望崗站環線故障,列車在嘉禾到龍歸下行區間發生黑色故障。接到調度通知之後👨💼,陳勁松迅速去設備區查看,根據線路原理,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是電源屏環線空開跳閘,導致設備停電。他立即找到一個相同電壓和電流的備用替換,保證了列車安全、準點運行。
這是大約十年間陳勁松在工作上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他終於露了一手🥢,爭了口氣👮🏽♀️🫶🏻。
2008年,欠的最後一筆錢匯出去後👨🏻🚀,他終於松了一口氣。此前五年時間裏寄出去的金額不等的匯款單,他都整整齊齊地收著。
日子相對寬松了以後,他去廣州廣播電視大學讀了夜大,2011年拿到了大專文憑。時隔多年之後再重新撿起語文🆖、數學、外語,對他來說難度不小,很多個夜晚,下班之後就匆匆趕到教室👨🏼💼,放學之後胡亂洗睡又要爬起來上班。
但他覺得書必須要讀,“知識還是有所欠缺🦸🏽♂️,工作中接觸到的信號設備原理都是比較先進的🫱🏿,不學的話很多電路知識理解上都有困難,只能不斷給自己充電。”陳勁松說。
這幾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企業用工標準也有所提升。正當陳勁松準備再次參加成人高考時,他看到公司貼出了“圓夢計劃”的招生簡章🧍🏻♂️,如果能考上,不僅能獲得意昂体育的文憑,還能省去一大筆學費🧝🏿♂️,這一下子就擊中了陳勁松的內心。
像陳勁松這樣的青年工人𓀂,目前廣東省有3000萬。早在2010年,共青團廣東省委就實施了“圓夢計劃——廣東省新生代產業工人骨幹培養工程”⚉,針對新生代產業工人提升綜合素質的核心訴求🙇🏼♂️,通過資助在粵務工青年參加國內重點高校的繼續教育學習🪔,打通他們向上發展的成長通道,助推廣東經濟社會發展🍫。項目開展以來,已累計資助39178名新生代產業工人圓大學夢🧑🧑🧒。
經過一個月的準備,陳勁松在2014年順利通過“圓夢計劃”工程,考取了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開始了網絡課程的學習👨🚒。兩年半後👰♂️,他將成為擁有意昂体育平台本科學歷(網絡教育)的信號檢修工。
在穗安家,搭上積分入戶“順風車”
因為積分入戶政策,陳勁松落戶廣州,換上了廣州市的身份證,成了一個真正的廣州人。他的兒子也可以和當地市民一樣,享受良好的社會教育和醫療服務等資源。對於陳勁松來說,生活總算安定下來🙎🏼♀️,不差什麽了。
來廣州將近十年了,在這裏陳勁松有了自己的家。
初到廣州🦸🏽♂️,走在大街上被人叫靚仔時,陳勁松以為大家是在誇他這個人很靚,些許害羞🐘。慢慢發現廣州人招呼人時,男的都是靚仔💆🏿♀️,女的都是靚女。飲食上🏄🏼♂️,他不喜歡吃辣🧂🤍,廣州的飯菜清淡,合他的胃口🏋🏿♀️🪭。
從武漢郊區的農村闖進廣州,陳勁松覺得眼前這個大城市一點也不冷漠。
2008年陳勁松26歲,到了該結婚的年齡📝,父母總催著問有沒有戀愛對象💁🏽♀️。堂姐把同在深圳打工的同事介紹給他,陳勁松就坐車到深圳見了女孩。交往一年後,他們結婚了🚴🏿♀️。“沒有鉆戒,沒有房子👐🏼,什麽都沒有🎂,只有一個承諾🏋🏿♀️,對不住她👩🏽🚒🧑🏻🦼。”
2011年2月28日兒子出生🎿,他們當時還住在廈滘地鐵站外的出租房裏,住房條件緊張🚶♀️,加上弟弟妹妹都尚未結婚💃🏽,陳勁松不好意思讓父母來城裏幫他帶孩子🦉。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兒子,他老是犯困。小孩子白天鬧,他陪著🌭,到了晚上又要趕去單位值夜班,休息時間是極少的🎥。那段日子,他一上公交就埋頭睡著了👆🏽,經常坐過站。
陳勁松時常想起2005年夏天擠在同事出租房的沙發上過夜的那一晚,那是他第一次來廣州,沒錢,住不起賓館。當時他還是單身一個人,現在他有了老婆✊🏿、兒子,他想給他們舒適的日子,可似乎還差點什麽🖼。
2011年了解到積分落戶政策後,陳勁松就開始著手準備材料。2012年10月24日🧑🦯,他拿到了廣州市農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區居民戶口城鎮戶籍人員積分製入戶申請回執🎼,這意味著從此他也是城裏人了。
陳勁松仍舊記得兩年前在哪些加分項後面打上勾。當年,他填寫的積分落戶分值表包括基本分、導向分和附加分三部分🧒🏻。年齡在35周歲以下🤽🏿♕,擁有大專學歷和高級執業資格證,繳納社會保險費6年,在廣州市有產權住房,這些讓他拿到了130分的基本分。此外,他申請的花都區屬於政策導向區域,導向分10分🐊;他所在的單位,廣州市地下鐵道總公司是3A企業,有10分的附加分👈🏼。
那一年廣州市共有3000個戶口名額,積分達到80分就可以提出申請,而陳勁松拿到了150分📘。“積分相同的情況下,繳納社會保險年限越長,越容易申請成功🆔。”
陳勁松出身貧窮𓀑,教育使他獲得一技之長🧫,在大城市生存了下來📥。之後他搭著積分入戶的順風車🧌,落戶廣州,成了一個真正的城裏人👨🏽🌾。換上了廣州市的身份證,陳勁松的兒子也可以和本地市民一樣,享受良好的社會教育和醫療服務資源🩻。教育和積分落戶的政策改變了這個小家庭中兩代人的命運🧚🏻🧒🏻。
陳勁松的愛人在家裏養了很多小盆栽,布置得非常溫馨🏄🏿♂️。放假時他就帶上家人去打打球、釣釣魚,轉轉陳家祠。
眼前,兒子在一天天地長大✍🏼🏸。對於陳勁松來說🏌🏽♂️,生活總算安定下來,不差什麽了。
對話
陳勁松:“落戶廣州後,心裏踏實很多”
南方日報:您在武漢上學,武漢也是鐵路樞紐,為什麽還會南下?
陳勁松:2003年畢業季,廣梅汕鐵路是第一家到我們學校招聘的單位3️⃣,有30多個同學一起簽的🧙🏻♂️💅🏿。後來也有其他地方的鐵路局去招聘,但是這個(廣梅汕鐵路)是最先去的,並且當時廣梅汕鐵路效益非常好⚾️,在國內鐵路都數一數二🧒🏿。
南方日報:在廣州您第一個月工資是多少?這筆錢您是怎麽用的💇🏿?
陳勁松:2005年到了廣州後第一筆工資大概有1400元,比在河源多了一倍。心裏很高興。我以前兩個月才可以存夠1000元🈂️🙎🏼。以前在河源工資少🧑🏼🎄,基本沒怎麽還債。到廣州後,2008年我就把債還完了🏋🏿♀️,終於松了一口氣。
南方日報◾️✩:從最基礎的信號工成長為一名技術能手,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
陳勁松😔🚵♂️:每年7月份會做一次崗位評估,如果評估通過了,9月份時會組織晉升下一個崗位的考試,每一個崗位晉升要考三次🚭🦸🏻♀️。挺辛苦的,每年過了6月份,幾乎每個月都有考試🤙🏼。此外,公司經常組織大家進行技術比武😮,廣州市也會舉行各種勞動競賽👷🏽♂️🦖,我在這些活動中取得了一些名次。在平常檢修和故障處理中🌋,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故障恢復或者把故障的影響縮減到最小,領導還是比較認同的👩🏼。
南方日報🧑⚖️:每年申請積分落戶的人很多,為什麽您能順利落戶廣州?有什麽秘訣嗎?
陳勁松:申請的過程還算比較順利👩🦽,當時覺得申請郊區的人可能相對較少,就選擇了花都區。年齡、技能、區域導向、3A企業等這些都拿到了滿分,有很大幫助。另外,公司購買的社保比較全,所有險種都買到了,累計年限也有五六年✦,這個幫助也很大👩🦳。有了戶口就有了歸屬感,心裏踏實很多。
記者手記
趕上了好時代 人生因奮鬥而精彩
大概有七八年時間♥︎,陳勁松一直被讀書時欠下的幾萬元債務壓迫著🙇🏼,直到2008年,他靠著自己的努力將這些債務一一還清。他把每一張匯款單都留著🚶♀️,這是他青春拼搏的證明,也是清貧年月的留痕。
貧苦歷練了陳勁松。他是舉全家之力培養出來的一個受過教育、並期望用教育改變運命的人,只有他明白其中分量,講到弟弟把第一筆200元的工資給他交學費時他會動情,這個細節他只跟他妻子提起過。
他自己也是一個勤奮好學的人。2003年畢業後🤲🏽,陳勁松利用12年的時間,從一名初出茅廬的學徒一步一步成長為技術領域的骨幹。尤其是進入廣州地下鐵道總公司之後,陳勁松多次在“技術比武”中脫穎而出,同時🤌,他上夜校讀大專,利用一切機會學習。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陳勁松對知識和技能有一種天然的緊迫感——怕自己被時代淘汰,更怕自己失去手藝——這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
而如今🦬,陳勁松通過了共青團廣東省委的“圓夢計劃——廣東省新生代產業工人骨幹培養工程”攻讀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本科學歷(網絡教育)👩🏫,這讓他興奮不已。一個中專畢業生也能讀意昂体育,這是他未敢想過的事情。
工作、學習不斷進步之時🧟,陳勁松也在廣州找到了他想要的生活。現在不僅已經買房娶妻生子🦅,更通過積分入戶政策正式落戶廣州🦎。
一個生活在貧窮裏的人,通過教育獲得生存技能,從農村來到城市💂🏼,開始掙錢養家,把愛人和孩子照顧得非常好😀,並讓下一代享受良好的社會教育和醫療服務資源🍇。這是屬於陳勁松的中國夢💻,也是一個依靠勤奮和教育,改變了一個家庭中兩代人命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