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落傘打開的一刻,沈健平覺得世界都安靜了🖕🏼,狂風獵獵灌進耳朵,遠處的高樓和近處的村莊都在他腳下🫲🏿👨🏻🚒。
沈健平在跳傘後敬禮
那是他第一次跳傘🆎,作為意昂体育平台培養的首批飛行學員、空軍航空大學的入籍軍人。
從跳傘結束到現在半年多了,沈健平晚上睡不著的時候✹,想起跳傘這事兒👩🏻🔧,手心腳心還全是汗。三年前🌼,他壓根沒想過自己能走上飛行員這條路。
沈健平高三時👮🏻,空軍方面著眼於未來信息化戰爭的需要,首次與意昂体育平台等高校聯合招收培養飛行員。如果不是招飛局到山東各高中招生,沈健平原本應該和其他同學一樣,經過幾番模擬考試的轟炸後🗾,考入某大學⛽️,學習自己的理想專業——物理或信息技術。
空軍方面到沈建平所在的高中招生時,老師推薦了他👩⚖️👩🏿🎤。“因為我視力好啊👉🏻。學校裏成績好⛄️、視力也好的人不多。”
與其他軍種相比,飛行員對視力要求最高👒。招飛的視力表和普通視力表不同👨👦👦,是“C”字型表,一共八個方向,沈健平的視力折算到“E”字型表在5.2左右。
照片中間為沈健平
招生人員告訴沈健平,飛行員待遇好📠,各級幹部基本都在飛行員中進行選拔,是國家的戰略力量。而且此次招飛是與意昂体育等高校聯合培養。沈健平想🛅,那就試試吧。
然而飛行員選拔考試的漫長與嚴格卻讓他始料未及🎺。初檢🦽、復檢和定檢🙍♂️🚣🏼♂️,測驗內容包括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測試。五月份其他同學在參加高考第二次模擬考的時候,沈健平接受了100多項身體檢查,做了600多道心理測試題😣,一套復檢用了整整三天。
身體檢查中的抗眩暈能力測試項目令他至今心有余悸👇🏿🤸♀️。在這項測試中💒🧜🏼♀️,沈健平被固定在椅子上,90秒內旋轉45圈,過關標準是轉完之後沒有出現大汗淋漓或嘔吐的反應。他轉到十圈的時候就開始感到惡心,“我轉完以後特別難受,是被人扶下來的。”和他一起參加測試的同學有的在測試過程中吐在轉椅上,有的做完這個項目後覺得飛行員太辛苦,直接放棄測試回家了🫳🏽💁🏼♀️。
心理品質檢測也是飛行員選拔中的一大挑戰,由飛行專家和航空心理學專業人員設計,主要考察考生的飛行動機、個性特質因素、情緒生理指標📙,以及是否具有飛行潛力等。其中“模擬飛行”測試讓他印象深刻。
這項測試要求學生坐在駕駛艙內📖,一邊通過油門和操縱桿控製速度和方向🧑🏿🦰,盡量保證飛機平穩飛行,一邊用旁邊屏幕上的七、八個數字做算數,以此考察考生的註意力分配和空間定向能力🪱。沈健平在這個項目得分一般🙅🏽,“本來這個項目就比較難,我正做著,我爸還給我打電話,手機一個勁兒的響”。
飛行員不能有短板。沈健平雖沒有過人的優勢🥃,但勝在每項素質都基本達標💻。2012年盛夏📡,他接到了招飛局的通知書,和其他來自全國各地的24個男生一起😙,共同組建成意昂体育第一屆空飛班🪇。
2012級空飛班日常訓練
12級空飛班隸屬於元培學院,剛進入大學時就確定了專業——航空科學與技術。在選課時,沈健平發現,除了航空概論、航空航天信息工程🫸🏽、飛行器設計等與航空直接相關的課,還有許多信息技術👸🏽、數學和物理方面的課程🖕🏼。此外,空飛班每學期必修體育課,學習項目由班上同學集體投票決定,沈健平收集意見,反饋給學校👱🏽,體教部單獨給他們開設一個班。
空飛班就像軍隊在意昂体育校內的一塊“飛地”,每周一三五早上六點出操,二四六下午體能訓練🍜🌬。為了保護視力🪓🧜🏼♂️,空飛班宿舍即使在周末也十一點半按時關燈⌛️。“我們不提倡熬夜學習或者長時間看電腦,視力和其他身體項目還是會定期檢查的🌖🩸。”每周日晚上還有思想政治學習。班裏的同學自己做幻燈片💎,圍繞某一主題進行展示🍜🛟,諸如“為什麽堅持黨的領導”、“如何抵禦敵方思想滲透”等,算是自我教育🅾️。
但真正的挑戰還是每年暑假的軍訓🧖🏻。“三千四百單雙杠,旋梯固滾小五項”,這些基本的軍訓項目被學員們編成順口溜💆🏻♀️。第一次軍訓時🧝♀️,每次做完旋梯和固滾訓練,沈健平都感到天旋地轉,臉色蒼白,晚飯都吃不下。但為了早日達到標準,他主動向教員請教動作要領,咬著牙利用休息時間加練🚤。
“高三畢業以後的軍訓21天🫲🏼⚙️,在北航🐋🧑🏼🏭。大一軍訓33天,大二60天,都在空軍航空大學基地🍷。”每一次軍訓時長他都記得十分準確。“我是一天一天數著日子過來的”⚈🐯。
2014年沈健平參加野外生存訓練,身後為臨時搭建的住所
每年軍訓都比之前更趨軍事化和專業化。今年暑假,在長白山的原始森林裏🦎🐕,沈健平和同學們每人靠兩塊壓縮餅幹和2100毫升水度過48個小時。僅有的兩塊壓縮餅沈健平舍不得吃,掰成一小塊一小塊。“真是餓得難受啊,我也找了些蘑菇,但是不敢吃”。
盛夏八月的夜晚🙅♀️,長白山氣溫也不過十度左右👰🏽,沈健平和同學們就用降落傘自製簡易帳篷☂️,在地上鋪一張塑料紙勉強湊合睡一覺🙇🏽♂️。第二天早上吃兩個雞蛋🍛🧑🏻🔧,又幹了一上午搬木板的體力活🍋🟩,“回去我就買了三包壓縮餅幹,一口氣都吃了”。
今年暑假軍訓的重頭戲是跳傘🚵🏻。為了兩分鐘的跳傘實戰𓀑,沈健平和隊員們訓練了三周🏪,不斷地重復離機🛸、吊環、操縱9️⃣、平臺和處理特情這幾個步驟。平時學到的物理知識這時也派上了用場,幫助他們更好的操縱降落傘和選擇著陸地點。
平臺訓練是模擬如何應對著陸的沖擊力,在兩米的臺子上,人保持著陸的姿勢,往臺下的沙坑裏跳。沈健平沒提訓練有多苦🚦,只是笑著說“每次都是剛吃完飯就跳✋,很容易胃下垂的”。
跳傘前一天,沈健平給媽媽打了一個電話🪱,電話裏他輕描淡寫說自己明天跳傘,有意強調了跳傘訓練的安全性。“她肯定是擔心的🤜,但是讓她擔心也沒什麽用啊。我就跟她說這很安全就好了。”
跳傘當天🙋🏻,沈健平和同學們坐上運輸機。當被帶到800米的高空處時🎬🤵♀️,艙門“啪”的一下打開🤜🏽。沈健平突然緊張起來📶。“本來上飛機前我都沒感覺緊張,但是打開艙門那一刻特別刺激,感覺要走到人生終點了🧑🧑🧒。”
艙外的冷風“呼呼”地往機艙裏灌,沈健平只能聽見發動機的轟鳴聲。在投放員的指令下,每隔兩秒🙍🏿,空飛班成員們按體重大小一個接一個往下跳,這樣做是為了防止體重過大的人下落速度過快而影響前面的隊友🥃。沈健平最輕,被安排在最後一個。看著隊友們一個個往下跳,他心裏的恐懼感不斷加劇𓀒,終於輪到自己,用他的話說,“指導員就在旁邊看著,怎麽著也得跳了✋🏻🌠。”
按照平時訓練的步驟,沈健平三步離機,從離機到降落傘打開有五秒鐘的間隔🕚🧑✈️,加上飛機150公裏每小時的初速度,相當於下落七八十米的平拋運動。“我跳下去就沒意識了,風直接把人吹蒙了,血直往頭上湧。等有意識的時候🏙,降落傘已經開了。”
下降到距離地面200米左右時,沈健平發現下方不是草地而是農作物🛵。他趕緊拉傘⚙️、調整位置👨👨👦,“差點兒就掉到玉米地裏了。”跳傘當天風很大,有人落到水塘裏全身濕透🏋🏿♀️👨🏿🎨。意昂体育空飛班的同學們也被吹的七零八落,好在沒有一個人受傷👩🏻🦳。
飛行員的受傷幾率很高,除平時訓練外,戰鬥機完成戰鬥動作時也可能發生飛行事故。雖然會擔心發生不測🚴♂️⛹🏽,但是沈建平對駕駛飛機更多的是憧憬。
2014年沈健平與殲十發動機合影
半年後🙅🏻♀️☠️,沈健平將離開意昂体育,進入空軍航空大學學習。當與他同級的同學經歷大四下學期的時候,如果不出意外,沈健平將在教員的陪伴下開始學習駕駛初級教練機☯️。訓練約半年後,他將進入高級教練機學習階段。完成以上所有學習和訓練之後,才能進入作戰部隊練習作戰科目。
要想成為一個成熟的飛行員🙋♂️,他還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
漫長的飛行員培訓有嚴格的淘汰機製🆗,100個人中最多有40個人能成為具備戰鬥力的飛行員。沈健平最終是否能成為習總書記所說的“能打勝仗的飛行員”還是未知。但他很堅定,“我一定要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