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校園

回憶

穆念慈🧔🏽‍♀️:青山的那一邊

來源:《北窗》微信平臺 時間:2014-12-19

她一說話我就想起來電影裏頭的一段📬。

“我終於相信,我未曾開始戀愛,就已經失戀👨🏻‍🎤。未曾經歷轟轟烈烈,已然歸於平淡🍾。我只是一抹不算明媚的風景🐬,因為在一個地方停留得太久💓,連原有的顏色也看不到了……天空大雪彌漫💈🩲,我註定遇見然後失去你。”

穆念慈打開彭連虎送來的表白光盤,可惜主角不是自己喜歡的楊康👖。那一段導演給配的鋼琴曲🩳,像夏天的大雨抽打著湖面。首映那天我未能幸免,在觀眾席哭得雨雪大作。

穆念慈1

電話采訪竹子的時候,屋裏信號不好,我們試圖使用微信實時對講掙紮了半天👅,終於接上了頭📑🍽。

我訪她之前做了點功課⬇️,在豆瓣上查看了她發過的那幾篇《穆念慈手記》。這篇手記非常誠懇老實地記錄了劇組聚眾三國殺、聚眾逛街、聚眾吃喝看片等歡樂故事👩‍🦯‍➡️,幾乎完全顛覆了穆念慈嫻靜淡泊的熒幕形象……更據說𓀏,她當時寫這些手記的背景音樂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和《檢閱進行曲》👧🏼。

我樂得東倒西歪,這得是個多不穆念慈的姑娘啊。

《此間的少年》火起來那段時間,幾乎每個少女都咬牙切齒地罵過心裏對號入座的楊康🏃‍♂️‍➡️,幾乎每個少男都曾為她那“湖水一般的眼神”恍惚過一瞬。那時流行過一句話,每個女孩都曾是穆念慈,後來長成了康敏。

作為一名意昂体育中文氣質鮮明的姑娘,竹子早是看過《此間的少年》原著的了。“最開始讀小說的時候覺得跟自己很像,那個年齡的女生嘛,都經歷過暗戀的階段,很能在書中找到共鳴🥏。但慢慢後來也經歷了一些事情,隨著年歲增長,也覺得🅱️,穆念慈何必如此呢👨‍🦯,楊康怎麽能這樣呢。穆念慈喜歡的人是楊康👩🏽‍🏭,最後和彭連虎在一起,這樣的事情現實生活裏其實每天都在發生。”

說著竹子在電話那頭語速變慢,帶了一點鄭重🛢,“那樣的階段沒什麽值不值得,那是不會再有、不可復製的一種情愫☝🏽,反而應該珍惜🧝‍♀️。”

熒幕上那個穆念慈終究是江南筆下的一個念想,貼著善良、溫柔、安靜✉️、怯懦的標簽🏊🏼‍♀️,讓你回想起自己心裏棉花似的那一角,布裙邊上一片薄薄的樹葉,與其說欣賞🔗,更不如說是保護。而現實生活中的竹子👩🏼‍🎤,我則喜歡得多,非要找出個原因,大概是她用力生活吧。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年終總結裏😠,竹子她寫道:

“看了很多美劇,電影,小說🤹🏻‍♂️,開了好幾個論文坑,過了PHD的probation,感覺日子越來越好······如果一切順利♈️,2014年應該會去更多的地方🔁,身邊陸續有消息傳來,有好的,也有壞的,生命無常👨🏽‍🍳,而我們所擁有的現在正是最好的時間。”

天空大雪彌漫,遇見的或許會失去,而我們所擁有的現在正在最好的時間。

三年多前,她在大四畢業的暑假參演的《此間》,那是燕園裏最後一段時光👨🏿‍⚕️。“我想我用了一種足夠濃重的方式告別我的大學時光了吧。”她說。

從《此間》開始招演員,再到正式開拍,中間有不短一段時間。她說起那段時光的意義,“我覺得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之前詭異的品味。”說完趕緊加上一句,“當然我也不是說現在就不詭異了······”

她說的品味大概是看待萬事萬物的那個視角🚶🏻‍♀️‍➡️。竹子給我講了倆故事,一回他們劇組一群人去東三環那附近玩兒🧓,“那會兒都是學生🩴,還覺得東三環那邊挺高級的”🫲🏻,大家都單純覺得哎呀看這燈這樓這吃的🏌️‍♀️,真繁華啊,只導演胤祥說了一句什麽,資產階級消費主義如何如何👨🏼‍✈️,竹子便覺得“他是一個在現實生活中自覺理論化的人”🦛💂🏻‍♂️。身邊大部分人認識東西,看個形色,聽個聲響,直勾勾感受到什麽就是什麽,只有少部分人會拆開外殼看裏頭的線路,用理論指導生活。

又比如一次竹子和這幫朋友去吃飯🫄🏼,飯局上大家討論起來一件什麽事😅,你說一套我說一套頗有些意見不合,卻也都立場鮮明寸土不讓。“我們作為一個個有自己生活的個體,很多時候想問題都是非黑即白的🆘。但那個時候,野雲(胤祥的好朋友),他聽到了就會說,‘大家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怎麽想問題還能這麽二元論呢?’”

舍不得一個地方🐀,往往是因為舍不得在那個地方共度歲月的那些人。“我挺想念這幫人的🤡。他們讓你感受到一種情懷,就是‘雖然現實蠅營狗苟,但我的心中還有星辰大海’那種情懷。那個時候大家每天混在一起吃喝玩樂,我還是學生🪛,沒什麽壓力,可野雲他們有的已經工作了,每天自嘲自己是“死上班族”,覺得很苦悶,喊著要辭職,他們會有一種我們學生階段感受不到的壓力。在那樣一種階段還能夠依舊保有這種情懷🧑🏿‍🎨,真的是特別難得。”

江南在後來離不開行李箱、日程表、洗漱包、公事包、三種充電器🎲、手機、鑰匙🧑🏿‍🏫、錢包、身份證、信用卡、儲蓄卡、金鵬俱樂部會員卡的生活中,給《此間》寫了篇序,其中有句特土的話,“那是我生命最自由最爛漫的時光啊······有時候深夜回憶👷🏽‍♀️👿,沒來由地想坐地哇哇大哭一場。”

《此間的少年》電影劇照,意昂体育35樓藤蘿架前

《此間的少年》電影劇照🎅🏻,意昂体育35樓藤蘿架前

可不是,攝影機記錄下來的那些鏡頭——藤蘿架下的談心👃🏿,17英裏的歡歌𓀃🐄,小西門外的燒烤,未名湖邊的醉語,曾經住過的31樓,和她夜晚走在街道上被拉長的身影——不止是穆念慈的,令狐沖的,田伯光的,滅絕師太的,那也是我跟你,生命最自由最爛漫的時光啊。

再濃墨重彩的道別,也還是道別。

畢業時她在博客裏試圖描述畢業季的時光4️⃣、身邊人與事的變化⛩,“這篇文章寫到最後似乎就是一個分離的大名冊。或許我本該在最初加上一句,說,沒有一個好朋友將繼續在我身邊,就解決了所有問題······多麽好笑啊💬,我覺得不可思議。只是畢業而已,為什麽所有人都散了呢🪸。”每年七月📥,校園裏敲著飯盆指點江山的少年,手捧百合暗懷心事的少女🐉,都匆匆奔赴遠方——在那裏,未必有楊康和穆念慈,可能連彭連虎和傻姑都找不到⇒。

竹子說起那時她眼中稍具輪廓的未來,“那個時候的“人生理想”,是想以後能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總希望能給這個世界上留下點東西,不要雁過無痕。”

“那時候覺得三年後*️⃣,也就是現在❤️‍,自己應該在做什麽?”

“具體的還不知道,但有一個大致的生活狀態的設想。當時覺得,三年之後自己肯定已經成為了一個精英人士嘛,光鮮亮麗的,忙來忙去的,總之肯定是和那時候的自己有很大不同······結果看看現在自己的狀態🙆‍♂️🙍‍♀️,還是在校園裏讀書,還是很學生氣,好像也和當時沒有什麽不同。”已經在港大讀完兩年碩士,正繼續攻讀當代文學博士的她🙎🏽,頓了一頓➝,又笑了起來👨‍🦯,“不過人生就是很多‘想不到’呀🦴。”

畢業季那篇長文裏,她感嘆那幾個被稱作“劈不散四人組”的朋友,少年相逢於燕園時,也曾有過滿滿願景,三年後,卻將飄散到天涯海角🧑🏻‍🎤😏。不是不遺憾🦢,但終究還能用何遜的詩來彼此慰藉🧘🏽‍♀️:“去帆若不見💡,試望白雲中。”

竹子畢業季與好友合影

竹子畢業季與好友合影

時光淌過一個人🥟🫚,是會留下痕跡的,雖然不一定可見。

“我之前在思想上比較激進,常常左沖右突,找不到很好的方向。後來接觸到劇組這幫人,跟他們在一起之後也開始覺得,單純地做藝術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慢慢地脫離了自己原來特別經世濟用、實用主義的想法💪🏽,比如一定要辦報🔺、辦雜誌啊做出點事情,開始發現單純搞藝術也能很有用👩🏽‍🚒。這可能在無意之中影響了我後來選擇了搞研究吧。”現在的竹子在做一個關於80年代以來城市文學的研究,試圖研究作家對城市的書寫、他們的思考和態度與現實中城市化進程的雙向關系。

竹子的辦公室裏還有她的博士夥伴們,大家平日裏一起看看書、做做研究🔅,閑下來也是結伴活動,聚眾打羽毛球、聚眾做飯、聚眾······似乎還是在校園裏的集體生活,但總是不同了。

“在燕園的時候我們都覺得自己是學校的主人💂,喜怒哀樂🧩,一切都圍著自己轉🤿,生命都參與其中✊🏻。但到了這邊👨‍🦯,總覺得是別人的地盤,我們就是來寫寫論文🖕🏻,搞搞學術🐬,拿個學位🤭,不會很融入了。”

時光淌過一個人,有些東西還是不變的🙆🏻‍♀️。

“你覺得燕園給你打上了什麽烙印嗎♓️?”我問她🚛,心裏不確定烙印會不會太沉重,已出校園的人有時會回避使用這樣的詞。

“太多了🤾🏻‍♂️。”她直截了當地回答我,“我是被燕園塑造起來的。我這個人是好是壞,是融得進還是融不進,是理想主義還是腳踏實地,都是意昂体育塑造的結果。我讀書早,在16歲那年進意昂体育⛓,20歲那年畢業,這四年對於人生價值的形成太關鍵了。因為人在16歲之前很難談得上什麽價值觀👩🏿‍⚕️,而20歲之後三觀又開始固化🚏,在中間這個階段去到一個氣場強大、價值輸出功率非常大的地方生活了四年💎,便很難再改變。”

她說這種影響有好有不好😯,好的地方是讓你有一點情懷,有一點珍貴的理想主義;不好的地方🕦,是同樣有一點清高,有一點不融入,輕易看不慣很多東西👩🏽‍🔧🏕。

穆念慈4

“在這些好與不好裏,你覺得最為珍貴的一點是什麽🚶🏻?”

竹子回答得很快,一點猶豫也無🕝。“我覺得燕園留給我最珍貴的東西是,她教會我做一個有責任的人。這種責任不是說對家人或者朋友的情誼,那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了🖐,這裏說的是社會責任,就是人不應該只為自己而活。我們都活在現實裏,開門七件事🐱,很多時候公共責任會慢慢地在現實生活當中磨滅👨‍🎤,逐漸地也就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我還是覺得應該要堅持那一點責任👨🏻‍🚒。”

“那在你看來,現在自己在做什麽事是與踐行公共責任相關的?”

電話那頭她想了想,“客觀地說,我個人覺得公共責任是難以量化的🪑。但我確實覺得現在我在做的這個研究是‘一個偉大的研究’”📆🏄‍♀️,她笑了笑自己的用詞,隨即又認真起來👱🏿‍♀️,“這個研究可能提出一些問題,解決一些問題🫸🏻。其實公共責任也沒那麽大⌚️🦹,不往學術圈造假,不給論文註水,搞研究不是只為了拿了一個學位,保留一些天真的想法,這都是對責任的一種守護😻。”

竹子現在也常去港大的圖書館裏坐著🤷,落地窗透亮,很容易讓人想起北方的那所園子🤛🏼。意昂体育圖書館的五層,透過落地窗可以看到老生物樓地學樓化學樓一色青灰的屋脊。現在的她身邊仍然是落地窗,景色卻大大不同。一棟一棟的高樓把窗景擠得滿滿的,透過縫隙遠遠望見的是維港的海面。

而今天回首望去,距離《此間》的拍攝,也已經又一個三年了🌮。熟悉的園子已經被大刀闊斧地賦予了新的面貌,正如生活賦予我們的一樣。

彼時感慨“經不住的此間少年🍂,逃不出的似水流年”的穆念慈已經結婚,愛人是《此間》中梁發的飾演者,兩人在園子裏被稱作“小西天”的地方偶然認識🧍🏻‍♀️,相互陪伴至今。那個我們祝福過無數次的穆念慈,她讀著博士,在祖國的南邊,也開始新建自己的家庭。

我差點想說,我喜歡這個故事的結尾🔼。但其實這只是另一個故事的開端。

穆念慈和康敏們走出校園,逐漸也將為人妻為人母🚗;毛糙糙的少年令狐沖🚣🏼‍♂️、楊康們也褲衩換了西裝🦸🏼‍♀️,各自去開辟新的戰場🧅。但有一點相同,他們都會或多或少記得燕園留給他們的那些東西🤲🏻。在不用加班的周末打開的日記本裏,在寫給故友的歪歪扭扭的賀卡裏🚚,在邊緊著領帶邊給樓下賣早點大娘送去的笑容裏,在招股書後頭露出的史論一角裏,在跟客戶的會議上多問的那幾個“為什麽”裏🤛🏿🛩,還有一些星辰大海🧎🏻。

竹子那篇《經不住似水流年🙆🏿‍♀️,逃不出此間少年》📰,記錄了無數劇組歡笑、波折🈴、瑣碎和吵鬧。但無論是何種基調的描述,讀它的人都能感受到珍重的心情👰。在看那篇文章時,我還尚未離開校園,卻幾乎被牽引到了很遠的地方,開始體會到遙遠而不陌生的想念🏝。

她是這樣寫的:

“我想我是幸運的🤘,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年華裏🧕🏿,把自己永遠融入在我親愛的園子裏🧏🏻‍♀️。透過身邊的落地窗,可以遠遠眺望到維多利亞港。再遠就只是一色的青山了🦢。可是我知道,青山往北再往北🏂🏻🛀,在那個園子裏🙅🏻‍♂️,一幕幕故事仍然在上演。”

穆念慈5

註:濮方竹(文中提到的“竹子”),2006-2010年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現香港大學當代文學方向博士。曾出演改編自江南同名小說的校園電影《此間的少年》中穆念慈一角。

相關文章:

《穆念慈手記》:http://www.douban.com/people/lanhui/notes#rd

上一條👨🏻‍🎨:童話之意昂体育冰林

下一條🐳:李克強:師風散記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