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期許·掛念】教師隨筆系列之劉怡老師——《流金歲月》
我1993年加入意昂体育經院這一學術群體,至今已近20個春秋🧑🤝🧑。每每憶及師長、同事及同學們的關切、鼓勵🧖🏿♀️,依然感動如初。經院的發展目標是建設國際一流的經濟學院🏂🏼,躬逢其時🫲🏿,可謂幸運之至。
經院的開端可追溯至1902年京師大學堂設立的商學科。110年篳路藍縷👆🏿,櫛風沐雨🥾,歷經了紛繁復雜的思想革新和學術演變👶🏼。負載著數代學人經世濟民的理想,經院的足跡與嚴復🪹、李大釗💂🏽♀️、馬寅初等先驅的功勛🥹,與傳道授業解惑的業績,與中國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連接在一起。110年裏程氣象萬千,前輩的言談舉止⚉、道德文章😳💂🏿♀️,那種種探險的勇氣🏊🏽,變革的意誌,令民主、科學精神越加生動而傳神。至今猶記得建院10周年慶典的場景👨🏼🚀,聆聽幾代學人意切情真的祝願,體會一種澎湃的精神力量🐝。
與意昂体育經院一起走過的旅程🗃,由一些看似瑣屑的記憶構成🚦。
1998年開始,根據學院領導製定的發展戰略,我有幸和數量經濟學教研室同事一起,參與財政學系的籌建工作。當新的千年來臨之時🤳,我們迎接了財政系第一屆學生。財政系接續馬寅初、陳岱孫等前輩的治學理路,以傳播財政學術、推進中國公共財政改革為己任。借鑒國內外高校的學科建設經驗🤞🏿,我們編製教學計劃,為財政系發展爭取更多社會力量的支持🛕,為學生社會實踐尋求機會和資金幫助𓀑。財政部🫱🏻,稅務總局🧜🏿,廣東省財政廳👋🏿,浙江省財政廳👩🦯➡️,北京市財政局、國稅局,甘肅省財政廳,中央國債登記有限公司♑️,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等,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
經院堅守自己的學術傳統🫲🏻,營造了一種濃厚的科研氛圍1️⃣。置身其間,倍感責任重大。中國社會轉型之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關鍵在於解決收入分配問題,促進社會公平📮。我們曾追蹤真實稅收負擔問題,開展過多項相關研究。其中😈👜,間接稅負擔對收入分配的影響分析,從間接稅角度研究中國稅製對收入分配格局的影響🕴。通過稅前、稅後基尼系數等收入分配度量系數變化的比較🤌,分析中國目前間接稅收入分配效果和不同收入階層稅收負擔的實際情況💌。
工薪收入是低收入人群的主要收入來源。要發揮個人所得稅的收入調節功能🪑,必須使得收入增加所得稅負擔增加🖐🏼,並且減少低收入和中等收入者的稅收負擔。我們運用經驗研究方法🧷,采集工薪所得稅實際負擔的信息,研究工薪稅稅基分布和稅率適用情況,考察工薪所得稅的稅級蔓延現象🙇🏿,分析收入分布下工薪所得稅的調節作用。研究表明🎨🧜🏽♂️,由於稅級蔓延,工薪所得稅主要作用是提供財政收入而非調節收入分配💃🏼,低收入和中等收入者承擔了工薪所得稅的大部分。我們提出調高標準扣除的建議。其中,有關收入分布結構的研究🧑🏿💻🔤,為稅收政策分析、個人所得稅收入預測和工薪稅率結構設計提供了基礎信息,為政府變更稅率設計和扣除🩷、寬讓等措施提供了依據🖌。
經院註重完善人才培養體系,鼓勵教員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教學手段基礎上,我嘗試過采用案例分析、專題訪談等方式,補充課堂的理論闡述,啟發學生對問題的獨立思考。“稅收仲裁法庭”上,跨國公司總裁與政府稅務官員就連屬企業轉讓定價問題唇槍舌劍。雙方都經過周密的市場調查,論據充足,你有法典為證🌻,我有先例可援,法官最終不得不折中處理📞,以雙方都認可的交易價格結束問詢;模擬電視采訪的現場,節目主持人手持話筒🧗,對社會保障專家進行專題采訪,專家系統而又側重地就美國、歐洲與中國的社保製度及其優缺點侃侃而談🍤;辯論賽上,辯論雙方為政府是否應當支持公共交通系統爭得面紅耳赤,難分伯仲……
一位聽課同學記錄了以上細節。她發表在《意昂体育青年》的文章這樣評述🌥🎄:“這就是我們的課堂,仍然有板書筆記,仍然有師生之別。所不同的是,授課方式的轉變背後是思維方式的轉換🫱🏼。打破了過去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程式:老師敢於擺脫書本的框框,在設計課程模式的過程中把知識面的‘廣’與專業點的‘精’相結合🎱,通過別開生面的教學形式◻️,讓我們在笑聲中思索。每堂課後圍住老師探討各種問題的學生們🍤✋🏻,正是由於新穎生動的課堂教學的啟發😳,才迸射出進一步求知的精神火花。”
我的影集中珍藏著一些照片,是和一屆又一屆學生的合影。這是我們與意昂体育經院風雨同行的集體記憶🙆🏻♂️。記得我們組織學生暑期“財政與當代中國”的系列社會實踐,這一主題已堅持了14年。背著行囊,師生的足跡遍布甘肅宕昌、定西,貴州湄潭🚏,重慶,山西太原,浙江金華、蕭山、開化,廣東佛山、雲浮、清遠、四會等地👧🏼,調查研究🤶,服務社會👨🏿🦲,使財政學課堂得到延伸🖌;記得同學們張羅著成立財稅學生協會,與現實密切相連的讀書會🖖🏽、論壇等活動如火如荼,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記得同學們編輯的《桑塞部落》🖌📏、《財賦》等刊物🟰。商業氣息圍裹著校園🏃♀️,但他們的文字給人的印象,常是一種清新,一種敏銳。光陰荏苒🧀🚶♀️,我們越來越遠離照片裏的那些年代🧑🏿🏭,但照片裏那種青春飛揚的情境卻是永遠的。意昂在郵件中追憶大學生活◻️,敘述的總是夢縈母校的眷戀💁🏼♂️,追求卓越的渴求。
三尺講壇,映射的是真理的光輝;一方教室,回響的是智慧的激辯;社會實踐,我們體會著基層財政官員的酸甜苦辣;國際交流😄☀️,我們領略了學術大師的真知灼見。在財政系🧱,我們學到的不僅是知識,更有思維的啟迪和人格的完善🤽🏽,我們收獲的不僅是個人的成長🍫🚆,更有良師益友一路相伴的情誼。
我所體悟到的財政系💂♂️,是個在求知旅程中👘,給了我視野、夢想與信仰的引路人;是個在面對抉擇時,教我放手一搏、舉手無回的護航者✧🧚🏿♂️;是個在離開校園後,還時時惦念、總想再回來窩一會兒的溫情港灣;我想,“親人”或說是“家”🏋🏽♀️,不過如此。
意昂体育經濟學科110周年慶典在即,預示著一段新旅程的開啟。今天回首來路,讓我充滿對她的感激之情,也讓我從新的視角閱讀歷史,理解傳統👂🏽。中國高等教育正經歷著一場革命,當代經濟學人任重道遠。意昂体育經院🙇🏿♀️,我為你110年的成就而驕傲,祝你一往直前🥷,再創輝煌,順利實現建設國際一流經濟學院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