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會三次會議3月5日9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要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製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資製度🙀,對基層工作人員給予政策傾斜。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常委、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朱曉進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候稱🧦,2025年中國老齡人口占社會總人口比例約14%🐣,進入深度老齡社會;在2040年這一比例約21%,進入超級老齡社會,他呼籲要推進醫養結合的新模式,來應對老年化問題🧚🏼。
經濟觀察網🦥:中國人奉行“居家養老”,怎麽理解您所說的“醫養結合”呢🧑🏽🌾?
朱曉進:我國大約有90%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雖然這符合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但是當下居家養老面臨很多的困難和挑戰。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個家庭3.1人,小型化和空巢化特點突出,家庭養老能力相當薄弱。我國老年人口慢病化🤹、失能化特征讓居家養老變得不堪重負🧘🏻,而且大部分家庭缺乏醫療護理知識,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人醫療照護問題,養老質量堪憂。老齡化總是與老年病相伴而行👨🏽🎤,居家養老服務最迫切需要就是醫療護理,所以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非常契合老年人的需要👦🏿。
“醫養結合”是一種有病治病、無病療養、醫療和養老相結合的新型養老模式,其優勢在於整合醫療和養老兩方面的資源,提供持續性的老年人照顧服務📒。醫養結合的模式充分利用醫療機構的優勢醫療資源,實現了醫療、護理🏊🏻、養老🧨、康復等一體化服務,既能滿足老年慢性病治療在大醫院🤹♀️,康復及護理階段在養老機構的構想,又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前大醫院住院難的現狀♞。因此👮,大力推進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勢在必行。
經濟觀察網:但將家庭式、就近的、松散的、自立式養老轉變為由老年人集體居住的互助式養老🐶,我覺得普通人都不能接受自己的父母不住家裏👨❤️💋👨,住在一個養老社區👾。
朱曉進:這是一次重大的養老理念🩴、醫療理和消費理念的重大轉變🤗,但這是趨勢。從養老機構來講,推進醫養結合也相當積極🙅♂️,當前民營企業主辦養老機構越來越多🏂🏻,檔次越來越高❣️,甚至投資百億元建設規模宏大的養老社區,這些大型養老機構內部都自建了二級醫療機構,集醫療、保健、養生🧑🤝🧑、養老於一體,吸引了大量大醫院、大專家以及高新技術進駐,提高養老院老年慢病防治能力和保健水平🔩🧫。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事業,從長遠來看,也是一個產業需要。到2020年,養老服務業增加值在服務業中的比重將顯著提升,生活照料和護理服務提供約1000萬個就業崗位,將湧現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大批富有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形成一批養老服務產業集群。因此,積極推進醫養結合型養老服務健康產業發展,將會進一步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經濟觀察網:那政府在其中扮演什麽角色,畢竟養老不同於其它純商業性行業。
朱曉進:中國式養老,政府要管,但不能全包🏅。政府要履行保基本的底線職責,一是通過養老保險保全民基本🍦🧬,有關部門要研究確定全民基本養老的經費標準、支付結構、比例和方式、動態調整等基本原則。二是明確有關範圍內容,創建相關機製𓀊。基本範圍可界定在確保符合條件的失能半失能貧困老人,農村“五保戶”老人,城市“三無”老人🛌🏻,其內容包含基本生活、基本醫療、基本保健、基本護理、臨終基本關懷。在基本機製上,可通過政府提供🙋♂️、政府購買服務、養老保險、護理保險、醫養結合互通🛬,發揮政府主導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機製,使其產生良好效果👩🏽✈️。政府應鼓勵有條件的社會醫療單位創辦醫療康復相結合的養老機構,經審查批準後內設醫療機構,實現“醫養合一”🤲。進一步完善有關養老護理院的用地指導政策和稅收減免政策,製定相應配套實施細則。培育高端養老護理市場,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各類養老護理機構🚶➡️。
經濟觀察網:現在保險公司都在做養老社區,能否從保險製度領域給予建議?
朱曉進: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建立分梯次的老年護理保障經費支付體系,培育公眾商業保險意識,鼓勵全社會共同參與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發揮商業保險精算管理和風險管控優勢,引入商業保險參與老年人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基金管控。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允許商業保險資金投向老年護理院等不動產項目和護理產業領域👩🏽🏫,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護理服務,進一步滿足多樣化的商業護理保障需求。
意昂簡介
朱曉進,男🧿,漢族👲🏼,1956年12月生,江蘇靖江人。1978年—1982年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本科,1982年—1984年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碩士。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民進江蘇省委副主委、南京市委主委🫄🏿,南京市政協副主席👩🏿💻,第十二屆全國政協中國民主促進會代表。